隨著電子商務的火爆,各類銀行也紛紛加入這一戰(zhàn)局,掀起一波銀行系電商熱潮。目前,建行“善融商務”、工行“融E購”、中行“中銀易購”、交行“交博匯”、農行“E商管家”五大行電商平臺已經全部上線。
與此同時,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yè)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在探索電商戰(zhàn)略、加緊推出平臺商城,中信銀行更是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謀劃跨境電商領域;城商行方面,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大連銀行、鄭州銀行、蘭州銀行等也都在電商領域有所布局。
按照大部分銀行的思路,做電商的價值在于通過電商平臺把商戶、客戶兩端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整合,并提供支付、融資以及其他金融服務。
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的現實情況是,銀行系電商在物流、信息流方面依然是其“短板”。業(yè)內人士認為,未來大型銀行將發(fā)力“場景化”下的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體驗;而中小銀行則將可能謀求渠道合作,拓展市場。
銀行系電商兩大風格鋪市場
縱觀銀行系電商平臺,大約可分為兩類風格,一類是“大而全”,這是國有大型銀行做電商的普遍選擇,平臺上產品盡可能豐富,甚至包括新房買賣、汽車銷售等大額消費產品;再一類是“小而精”,這是一些股份制銀行和中小銀行的選擇,平臺上主推幾類產品,比如3C數碼、家電、家居、汽車、美食和理財類產品。
“銀行做電商主要是積累大量的客戶信息,包括資金流動信息,以此來拓展供應鏈的金融服務。而針對個人用戶,交易評價積累的評級在未來可以給予個人在消費貸款中相應的授信額度。”建行電子銀行部一位人士此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
截至2014年底,建行和工行的電商平臺交易額都突破了500億元,部分中小銀行電商平臺交易額也有破百億。
“一方面促進其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的升級,另一方面還能夠帶來企業(yè)結算時的資金沉淀。這種信用機制的建立,能夠節(jié)約電子商務的交易成本,客戶需要貸款時在平臺上發(fā)出申請,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貸款支持。”上述建行人士進一步表示。
業(yè)內人士認為,與其他專業(yè)電商平臺一樣,銀行系電商對消費者是開放的,不局限于本行用戶,部分銀行除B2C外,都有B2B的客戶操作模式,利潤的絕大部分來自于B2B交易,對于銀行而言,以B2B為主要方向能彌補其在B2C方面的經驗欠缺,這是銀行系電商區(qū)別于專業(yè)電商的關鍵。
無論是哪種模式,最終銀行做電商要帶動的是其金融滲透效應。銀行系電商平臺的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有銀行信用做背書,并且銀行在支付環(huán)節(jié)能更為便捷地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附加的金融服務。商家和消費者使用銀行的金融服務越頻繁,銀行系電商競爭優(yōu)勢就會凸顯。
物流、信息流短板難回避
在這幾年的電商實踐中,銀行系電商平臺最大的難點在于提升其客戶的黏性、體驗度和活躍度,從而更精確地鎖定客戶源。這種難點的背后則是信息流、物流的“短板”問題。
從傳統電商的經驗來看,電商業(yè)務成敗取決于鏈條上的信息流、物流、現金流這“三流”的協同能力。銀行雖然在現金流上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但信息流和物流的投入則有所欠缺。普華永道業(yè)務總監(jiān)秦政曾指出,“如果銀行在信息流和物流上面沒有明確的業(yè)務模式和相應的投入,勢必會影響銀行開展電商業(yè)務的當初期望。”
盡管一些大型銀行電商平臺推出了“跨境購”,但與其他電商平臺的產品相比,價格上并不占優(yōu)勢,物流環(huán)節(jié)薄弱,多種因素導致吸引力明顯不夠。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看來,銀行不擅長做電商,和互聯網時代的大流量且獨立電商平臺相比,銀行系電商平臺也不具有優(yōu)勢,“三流”如何打通一直是個難點,而物流方面的客戶體驗遠不如專業(yè)電商平臺。
工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認為,在3.0移動互聯網時代,銀行服務的競爭核心是場景和體驗,誰的應用場景豐富、客戶體驗好,誰就能贏得更多客戶,大量的銀行應用場景被互聯網企業(yè)占據,這就是銀行的“痛點”,需要尋求突破。
細分領域+渠道合作或成出路
普華永道中國區(qū)金融業(yè)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張立鈞認為,銀行選擇垂直行業(yè)或細分市場的模式發(fā)展電商可能更有優(yōu)勢。“電商鏈條上的物流支持不了銀行做‘大而全’的綜合性平臺,這不是銀行的競爭優(yōu)勢,好比傳統電商公司不可能做成‘全金融’的業(yè)務模式一樣,只能提供簡單的金融產品。更何況綜合性平臺已經形成,銀行此時做綜合性平臺不太現實。”張立鈞說。
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小銀行在電商平臺上還可以著重于一些熱門細分領域,比如旅游市場,附帶進行旅游保證金、意外保險、機票車票支付的營銷。
中信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監(jiān)張斌曾表示,“銀行應該做深做透帶有產業(yè)鏈特征的金融平臺,通過這樣的平臺帶動支付結算、融資業(yè)務、保理業(yè)務等發(fā)展。”
還有銀行業(yè)內人士指出,如果銀行選擇自建電商平臺,那么,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嚴謹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與之匹配的投入估算及相應的指標。
曾剛認為,城商行等中小銀行不一定要自建電商平臺,可以嘗試與互聯網合作,以此方式來打通渠道,增加客戶的黏性。
此外,還有業(yè)內專家建議,銀行發(fā)展電商需要在體制上轉變做法,必須要有獨特的量化指標、獨特的目標要求、獨特的人員配置,在集團層面必要時應成立子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