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戰火已經燃燒了近7個年頭,包括敘利亞政府在內的各方都面臨著缺乏作戰力量的壓力。為了應對兵源不足的壓力,2012年,敘利亞政府成立了“國防力量”志愿兵部隊,其中還包括了50多名女志愿兵。最近,央視記者走訪這支部隊,采訪了這些與男兵共同作戰的女兵們。
女志愿軍報名踴躍 身手了得 與男性享受同等待遇
在哈馬東部的一處敘利亞“國防力量”訓練營地,營地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這群來自敘利亞各地的女志愿兵。去訓練場的路上,女兵們充滿激情。日常訓練中,使用槍支是她們的必修科目。
女志愿兵:
我們參軍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保衛家園,讓家人們安全生活。我們和男性有相同權利保衛家園,敘利亞是個性別平等的國家。
指揮官說,女志愿軍報名非常踴躍,人數遠遠超過預期,經過嚴格的篩選,最后能被選中的女兵各個身手了得。她們的訓練和任務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的女志愿兵會進行排雷、偵查等日常訓練,而比較強悍的女兵會進行2個月的武裝訓練,她們也會直接參與到打擊恐怖組織、極端組織以及“征服陣線”等行動。
指揮官:
她們在戰場十分英勇,我們將她們與男性同等對待,和男性一樣重要,薪水、級別和軍裝都一樣。
女兵排雷行動中喪生 央視記者為其留下最后的影像
其實她們自己明白,選擇了加入志愿軍,死亡的風險就如影隨形。央視記者結束采訪后第三天,也就是10月30日,其中一位女志愿兵吉阿娜,就在哈馬東部的一次排雷行動中,誤觸地雷喪生。這段家人是否擔心她安全的采訪,恐怕是吉阿娜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
女志愿兵 吉阿娜(已故):
大家都贊同我做出的抉擇,這是我的選擇,每個人都要保衛國家,不管男女老幼,每個人都有義務保護國家。
女狙擊手 棄筆從戎 對抗恐怖主義
在這群放下個人安危投身戰場的女兵中,還有一位可以說是已經久經沙場的狙擊手——女兵羅薇達。
和其他女兵集體訓練不太一樣,女兵羅薇達通常是一個人靜靜地在一旁看著隊友們訓練。因為她是所有女志愿兵中,唯一一位狙擊手。而且,她也是整個志愿兵中唯一一位學習阿拉伯文學的大學畢業生,唯一一位棄筆從戎的女教師。
女志愿兵 羅薇達:
我最愛的作家是穆罕默德•馬胡德,他來自我老家塞萊米耶。
馬胡德是一位著名的敘利亞詩人,他領導了阿拉伯詩歌自由化運動。馬胡德的作品桀驁不馴,有的充滿了戰斗的力量。這深深影響了羅薇達。
羅薇達認為,無論男女,都應該攜手結束國家的危機,在這點上男女沒有分別,所以她決定和男性一起攜手打擊恐怖主義。
一年前,羅薇達放棄了在大學教書,加入了志愿兵。她發現,自己對槍支有著過人天賦。
女志愿兵 羅薇達:
所有教練都說我應該當狙擊手,因為我射擊的精準度很高,我知道自己能當狙擊手非常高興。
完成狙擊手的課程訓練后,羅薇達走遍了哈馬、塞萊米耶和巴爾米拉,在那些地方與恐怖分子進行對峙。她曾經在塞萊米耶東部行動中,向“征服陣線”成員進行了精確射擊。很難想象,一位看似文弱的女子竟能扛著5公斤重的狙擊槍,與恐怖分子周旋。羅薇達說,她會繼續戰斗直到敘利亞恢復和平的那一天。
女志愿兵 羅薇達:
狙擊手和教師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教師靠育人奉獻國家,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這是在理論上的工作。狙擊手的方式更加實際,因為狙擊手要上戰場,結束恐怖主義侵擾我們的國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