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道,這不是中東地區首次出現航母空缺。去年秋天,美國“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回國時,美國海軍就依靠法國航母填補過缺口。那是2007年以來美國首次沒有在中東地區部署航母。
習慣于航母帶來的安全感,美國民眾不干了,有網民在福克斯新聞網的報道下面留言:“告訴我,為什么把這些公之于眾?讓我們的敵人知道?”還有網民諷刺說:“現在恐怖分子知道要從哪里發動襲擊了!”而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特里·香農上校在發給福克斯新聞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不打算就航母戰斗群進出美國中央司令部責任區域的行動時機進行討論。”
實際上,美國的海上霸權一時半會兒還無人能撼動。每支美國航母編隊所搭載的艦載機的火力,已經超過了全球大多數國家的整個空軍。美國官員稱,為應對中東危機,美國在該地部署了兩棲艦、戰機以及許多海軍陸戰隊員。此外,美軍在中東地區擁有的其他噴氣式飛機也能彌補航母留下的空缺。其中,兩棲攻擊艦被稱為“航母替代品”,據美國《海軍時報》透露,該艦已成為美國解決地區危機的重要兵力,甚至在某些情況下超過航母,成為解決危機的唯一兵力。據悉,美國海軍正加緊打造12支遠征打擊群,它以一艘兩棲攻擊艦為核心,包括3艘兩棲戰艦、1艘攻擊核潛艇、2艘宙斯盾驅逐艦(或巡洋艦)和1艘瀕海戰斗艦組成,規模雖比航母打擊群小,但反應更為靈活,部署更加容易。有分析認為,未來亞太一旦出現危機,最早殺向戰場的也將是以兩棲攻擊艦為首的遠征打擊群。
美媒并不諱言,造成航母“空檔期”的主要原因是預算緊張。據報道,從2011年以來,美國海軍預算削減了數十億美元之后,“布什”號航母這樣的艦船只能延長停泊在船塢的時間。
畢竟,美國海軍保有的航母打擊群是超級強國才供得起的昂貴武器。在有形價值方面,單就尼米茲級航母本身來看,其造價已超過50億美元,75架艦載機(一個艦載機聯隊)至少需要50億美元,若再加上編成一個航母打擊群所需的6艘宙斯盾驅逐艦(或巡洋艦)、2艘攻擊核潛艇和一艘油彈補給艦(根據1995年美國海軍作戰部頒布的指令配備,具有法律效力),這些護航艦艇要配齊又需要50億美元,這些機艦的硬件總價值已超過150億美元。
此外,還有難以計算的無形價值,訓練有素的艦員和艦載機聯隊空地勤人員,這些人員的薪資、訓練費、福利費總花費不僅難以計算,更重要的是難以速成,非數十年時間難以有成。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后,美國海軍已經遇到資金匱乏的局面,遂將航母打擊群刪改出另一個版本——航母打擊大隊,把伴隨艦艇數量從9艘減至5艘,為的是能將有限兵力部署在更多地區。
軍事專家李杰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航母史無前例的“空檔期”,可以看作美國航母的一個休整期,也是美國領導層重新考慮航母今后部署和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時期。特朗普1月20日入主白宮以后,肯定會加強美國海上力量發展。這種情況下,美國將調整在盟國的部署,如日本、韓國以及歐洲等國,一方面更多地要求“有償保護”,另一方面會考慮減少或撤出某些非關鍵地區的部署。【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蘇寧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