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近年來俄羅斯在武器裝備發展方面有何具體措施?
李抒音:第一是領導層面,普京親自擔任原來由副總理負責的軍事工業委員會主席。在此前的運行中,副總理難以有效地協調國防部和軍工企業之間的矛盾。普京擔任主席后,每季度都會過問軍事裝備驗收情況,親自到場或通過視頻召開會議,要求相關部門按照《2020年前國家武器綱要》對照進度、明確職責、追查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普京要求軍事工業的國產化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國產化,還要包括相關基礎設施的國產化。
第二是發動全社會資源。從2014年起,俄羅斯將原來的國內軍事技術展覽升級為國際軍事技術論壇,探索先進技術和工藝,將其用于武器裝備的生產。可以說,這是一個集智攻關的平臺,有助于俄羅斯加快武器裝備的國產化,推進武器進口替代計劃盡快落實。
第三是動員軍隊進行國防創新。國防部組織創新日,每名人員都可以提出創新想法。軍工企業原來是總經理負責制,去年頒布的《總設計師條例》,讓總設計師成為軍工企業的真正一把手,被賦予很大權力。
可以說,俄羅斯為了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為了加快武器裝備發展,想盡了一切辦法。
記 者:俄羅斯大力發展武器裝備,取得了哪些成績?
李抒音:因為西方制裁,俄羅斯經濟形勢不好,國防預算也在壓縮,但這沒有影響俄軍大量列裝新武器裝備。
從2015年11月至今,俄軍列裝了20枚新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190多架飛機,800輛坦克和裝甲車,60套防空導彈系統,55套雷達系統和42艘水面艦艇和潛艇。俄軍稱其現代化裝備的水平由2015年的47%提升到現在的50%。索契系列會議透露,俄羅斯今年計劃接裝5700件新裝備,目前已接收了5500件。
觀察俄羅斯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不僅要看現代化裝備的列裝速度,還要看其已有武器的使用情況。比如當前俄羅斯的坦克大部分還是T-72型,僅有少量剛剛列裝的T-90型坦克,但這并沒有影響俄在克里米亞等海外戰場的力量運用,包括亮相敘利亞的一些空軍裝備,雖然不是最新型號,但依然經久耐用。俄羅斯一方面在瞄準對手發展高精尖武器裝備,另一方面對現有武器裝備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這樣“兩條腿走路”,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