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以為他是永恒的
悲傷的人群中,有古巴著名女作家瑪爾塔·羅哈斯。她是1953年巴蒂斯塔政權對卡斯特羅所進行的蒙卡達審判的目擊者,正是在那場審判中,卡斯特羅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歷史將宣判我無罪”,而瑪爾塔·羅哈斯則據此寫就了《蒙卡達審判》一書。
“當勞爾·卡斯特羅在電視上宣布這個消息時,我感覺自己的心臟在一剎那間似乎停止了跳動。但很快我就回過神來,因為我意識到,這是菲德爾的又一次勝利。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美國對他發動了600多次暗殺,但沒有一次成功,現在菲德爾用自己的死亡再次嘲弄了他們:他是在看到自己的革命成果后壽終正寢的,這一點就連玻利瓦爾這樣的美洲偉人都沒能做到。”瑪爾塔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和300多名作家與藝術家一起,瑪爾塔走上街頭加入了一場自發的紀念活動。“沒有動員,沒有宣傳,但音樂家、作家、畫家,都來了。我們一起走了5個多小時,只為送別他。”她對《環球時報》說,11月27日那天,各種紀念游行持續了14個小時,幾乎所有階層的民眾都參加了。
古巴人對卡斯特羅的感情究竟如何?張先生問過不少古巴朋友。“不好說,很糾結。尊重他、崇拜他,可也不是沒想法”。但他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沒了他總感覺別扭。
在哈瓦那街頭,《環球時報》記者攔下一名老人家。他喃喃地說:“菲德爾是我們的革命領袖,是我們的領路人,是他一手創建了國家。我也是革命的親歷者,看著革命從無到有再到成功。好像再沒有比他的離去更讓人悲痛的消息了。”一名當地女大學生更多是驚詫:“我以為他是永恒的,從沒想過他會離開我們。”
奧達麗思·巴蒂拉是一名廣播電臺主持人,職業習慣使她試圖克制自己的情緒。她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她記事起,卡斯特羅的聲音就縈繞在她的腦海。“我非常想哭,非常想。但是我想我會用微笑代替傷悲向卡斯特羅告別,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沿著他的功績繼續向前。”
悲傷與紀念并不是哈瓦那唯一的色彩。“傷心和哭泣的更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年輕人大多看上去很平靜”,墨西哥游客卡門說,“他們像平常一樣走在街頭,好像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一個女孩對我說,古巴不會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