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部戰區陸軍某勤務支援旅加速推進新質戰斗力建設——勤務新銳跑步進入戰位
山岳叢林硝煙彌漫,無形空間電波交織。日前,一場勤務支援實戰化演練在滇中腹地打響。
夜色中,一輛輛野戰指揮車、通信車、電子對抗車迅速進入陣地,指揮組網、戰場搶運、裝備維修等力量靈活展開,部隊態勢感知、信息維護、勤務運輸等支援保障能力得到檢驗。
“多專業多兵種攥指成拳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沒那么簡單。”該旅旅長蘇小林告訴筆者,比起人員依令合編,力量重塑融合的任務更為艱巨。據了解,這個旅由多個單位調整組建而成,官兵來自一線作戰部隊、專業技術分隊、聯合保障倉庫等多個不同類型單位。
“新質戰斗力建設沒有現成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積極探索轉型。”該旅剛一成立,旅黨委常委便分任務、定責任、包片區,深入一線掌握部隊情況。機關先后分3批下到營連蹲點調研,第一時間收集整理制約戰斗力生成的矛盾問題。
筆者翻閱該旅工作計劃發現,他們瞄準使命任務制訂覆蓋改革、移防、備戰等5個方面近百條措施,細化了9大類百余個專業的訓練內容和標準,擬制下發3大類28項制度規范,從一開始就立起了規范抓訓、從嚴治訓的鮮明導向。
轉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組建之初,該旅部分專業人才隊伍基礎薄弱,超過一半人員需要跨專業定崗定編,骨干缺口大。在黨委議訓會上,有人建議各專業先按老辦法訓,綜合勤務支援的事等部隊移防部署完畢后再說。
“勤務支援不分戰時平時,必須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練兵!”為最大限度降低部隊移防對訓練的沖擊,該旅先后4次對本級各類應急預案進行修訂,補充更新訓練物資器材,組織通信指揮、維修等多個專業骨干集訓,為部隊轉型重塑儲備人才。
夜已深,營長周俊杰仍在通信車上學習裝備操作。面對新體制、新裝備、新任務,他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鉆進裝備車輛里當起“小學生”,帶著技術攻關小組鉆研通信指揮等相關專業知識。“部隊任務轉型了,我們必須逼著自己能力升級。”周俊杰說。
在該旅首次綜合演練中,周俊杰帶領全營與電抗分隊進行背靠背式對抗。面對“藍軍”的電磁壓制,官兵靈活采取轉換通信方式、迂回路由等方法巧妙避開電子干擾,實現指揮通信順暢不間斷。
人聚更需心融,身入更要心入。據介紹,該旅在大抓軍事訓練的同時,結合上級部署的“幫戰友”活動,摸排官兵現實矛盾問題,通過走訪慰問、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多種方式,對30多名困難官兵進行幫扶,使官兵一轉隸便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
戰斗力底數怎么樣,必須到任務一線檢驗。前不久,該旅整建制參加上級組織的聯演聯訓。筆者在指揮中樞看到,各支援力量配置、網絡維護信息、戰場實時態勢一目了然,戰場支援效率大幅提升。此次演訓中,該旅探索的10多項戰場勤務支援新舉措經受住了戰火硝煙檢驗。
在建設新型陸軍的道路上,該旅官兵正跑步進入戰位。(閔寧、梁建才、肖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