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可能恰恰相反
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軍事專家認為,美國進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試驗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個是以X-51為代表的采用超燃沖壓發動機以及乘波體外形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第二種就是彈道滑翔型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典型代表便是美國空軍的HTV-2和陸軍的AHW??傮w來看,美國仍然領先中俄。特別是在第一個領域,除了飛行器本身,還要研究更為復雜的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蘇聯確實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發力很早,有很深厚的技術積淀,但由于停滯時間太長,目前俄羅斯也落后于美國。美國的彈道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進展不太順利,特別是HTV-2,一次都沒有成功過,主要因為指標設定過高。
美國之所以在發展高超音速武器方面顯得“不緊不慢”,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已經獲得優勢。另一原因是美國的需求不是很緊迫。因為中俄目前尚無完善的反導網絡,對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還構不成太大威脅,美國更新換代的動力不是很強。此外,美國目前的彈道導彈型號極少。而彈道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對現有彈道導彈的升級。中國有著世界上型譜最多的彈道導彈武器庫,對利用高超音速載具進行改進,有著很大的需求。不過,報告也提到了美國國內的另一種看法:一些人認為,中俄的高超音速導彈威脅是夸大其詞或根本不存在。
反高超音速武器也有基礎
專家表示,在防御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國同樣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中俄確實在發展高超音速武器,但在反高超音速武器方面沒聽說有公開報道,即便是反導技術似乎也仍然處于試驗階段。反觀美國已經提出了多種反高超音速技術的方案。目前已經服役的“薩德”“愛國者-3”,正在研制的增程型“薩德-ER”都有一定的攔截能力,特別是“薩德-ER”。
專家表示,目前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武器之所以很難被攔截并非因為速度快,其速度實際上并不比對應射程的彈道導彈快,攔截難度大主要是因為它將高速、高機動和不可預測的飛行軌跡相結合。因為它不可預測的飛行軌跡,加之高機動性使得對手幾乎很難在中段進行攔截。而在末段,其飛行速度、機動性都會降低,這就為“薩德”這類末段反導系統進行攔截創造了機會。【環球網軍事12月2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節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