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晉江市泳裝產業協會正式成立。在晉江泳裝企業面臨激烈市場競爭的背景下,在晉江泳裝產業走向全球的愿望下,身為協會首任會長的福建省勁峰紡織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樹樅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是壓力,更是動力。在洪樹樅看來,晉江泳裝產業的發展迎來了最佳商機,也正處于抓住“最后一次機會”躍升的關鍵階段,此時此刻抱團發展打造晉江泳裝區域品牌,不僅僅是單家企業的商業戰略遠見,更是整個晉江泳裝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責任。他有著企業家的大愛情懷。
回憶起最初接觸服裝行業,那年的洪樹樅才16歲。從小受家中生產羽絨服耳濡目染的影響,在他心中種下了小小的種子,讓洪樹樅對服裝原材料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此后,凡是與服裝原材料相關的,他總格外敏感。而這一份敏感,也造就了其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上世紀90年代,在發現英林生產健美褲、泳裝的企業大多依賴于香港、廣東、江浙等地進口布料后,洪樹樅萌發了為什么不自己干的想法。于是,他一口氣訂了4臺設備。每臺設備100多萬元,一次便引進4臺,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一筆數目。洪樹樅的這一舉動,讓絕大部分人瞠目結舌。
洪樹樅在設備上的大膽投入,不僅不為同行企業所理解,就連德國設備供應商都覺得難以置信。2000年,洪樹樅做了一件轟動德國業界的事——一次性訂了22臺生產設備。“這是一筆2000多萬元的投入,這一爆炸式的信息讓德國客戶不能理解,他一度以為我在開玩笑。為此,雙方就價格、數量、配件等方面談了三天兩夜。”
正是源于對潛在市場的預判和信心,洪樹樅才敢如此大膽地斥資引進設備。
事實上,洪樹樅敢為人先的“瘋狂”舉動不僅于此。2003年年底,洪樹樅向德國客戶訂了30臺“36針機臺”,卻再次遭到客戶的質疑。客戶拋出了自己的疑慮:此前廣東某知名廠家曾向其訂了同款機臺,但因為技術不到位,最終不得不換成“32針機臺”。“你放心賣給我吧,以后你就知道了。”對于客戶的懷疑,洪樹樅卻一如既往地自信。
洪樹樅告訴記者,當時國內絕大部分廠家都是采用多功能的通用設備生產產品,他們很少針對某一類產品而購買設備。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買回設備后,設備能生產哪類型的產品就做對應的銷售。然而,如此“將就”的結果,便是許多面料一經高溫就出現縮水的現象。與之相反,洪樹樅預判了市場的需求,在確保自身企業技術水平的前提下,根據專門生產泳裝專用面料的定位,來尋找相應設備。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和舉動是正確的,這批設備不僅助推企業的又一次躍升,至今仍被企業廣泛使用。
一次次的實踐證明,洪樹樅不僅讓設備的投入物超所值,更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相較過去后整理、印染等環節尚未成熟,導致當時許多泳裝企業長期需要依賴外地工廠配合的情況,其日益發展壯大的企業也帶動培育了英林的泳裝配套廠家,促進了泳裝產業鏈初步形成。
運籌帷幄 打造晉江泳裝區域品牌
經歷過“剛出爐”尚熱的產品被搶購一空的時代,生產過羽絨服、賣過健美褲、開過經編廠,也搞過原材料貿易,在服裝行業里摸爬滾打了一圈,洪樹樅對這個行業有一種抹不開的感情。事實上,從健美褲到經編再到貿易,其中的原材料與泳裝所用面料皆屬同類。
正因如此,洪樹樅對晉江泳裝產業的發展有著獨到的見解。“相比其他地區,晉江泳裝起步較早、產業基礎雄厚,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盡管有不少企業已經成長為國內知名品牌,晉江泳裝區域品牌的影響力仍落后于其他泳裝基地。同時,晉江泳裝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專業的技術和設計人才,且較為分散,無法向平臺要政策,無法做到資源的有效整合,更無法形成一個閉環的產業鏈基礎。”
一方面是看到在傳統產業加快洗牌、宏觀環境趨緊的背景下,仍能保持逆勢增長的行業態勢;另一方面,也發現行業里存在的諸多弊病和各自為戰的亂象,洪樹樅萌發了成立晉江市泳裝產業協會的想法。
“晉江市泳裝企業要抱團起來,整合資源,搭建一個產業鏈平臺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洪樹樅認為,現在已經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只有同行的上下游企業團結起來,互相配合才能實現共贏。未來,晉江要將泳裝產業的區域品牌推廣出去,擴大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讓全球客戶一提到泳裝,便想起晉江。看到整個泳裝產業的發展空間,更加堅定了洪樹樅成立協會的決心和信念。
“通過搭建一個公共平臺,讓晉江泳裝企業聯合起來,對外可參觀考察,抱團參展,以規模優勢搭建晉江館,吸引全世界客人的關注;對內可與各大高校、機構深度對接。同時,還可以利用平臺的優勢,吸引國際各大專業機構的入駐,搭建人才引入、培養等機制。企業遇到的難題,都可以在協會的平臺找到突破口。”洪樹樅表示。
洪樹樅舉例道,協會成立當天,協會便與中國紡織科學院研究院海西分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泳裝面料易褪色等行業共性問題、降低生產成本等企業迫切想解決的痛點等方面進行合作。
登高博見 把產業鏈的“根”牢扎晉江
隨著晉江市泳裝產業協會的各項工作全面鋪開,很多人開始探究協會日后實際操作及未來的整體規劃。
“搭建平臺,將各大企業集中起來申請要政策,只是協會成立的最基本的一項,實際上更為重要的是利用資源優勢。我們已經多次與江南大學等高校進行對接工作,在人才培訓、平臺服務等方面向晉江靠攏。”與江南大學合作,培養針織、經編方面的技術人才是協會成立后首先考慮的。
在過去,泳裝行業存在著許多人才與企業發展不對等的相關弊病。其中包括普通工人的用工挖人、工價浮動變化大的現象,而令不少企業頭疼的為行業缺乏技術人才,關鍵的技術人才多為外地人,礙于種種主觀因素,他們最終往往難以留在晉江。
洪樹樅告訴記者,泳裝行業要想真正發展起來,企業之間的技術人才頻繁跳槽是不行的。更有甚者,企業中資深的技術人才既了解生產,也掌管銷售。只要這個人才一有變動,企業將陷入動蕩的局面,難以穩定,更難以談長遠發展。“幾年以來,我看過業內很多企業的技術師傅一走,便將技術和骨干人員一并帶走,導致整個企業像被連根拔起一般,瞬間空心的案例。在這一方面吃過虧的泳裝企業不在少數。”
因此,在洪樹樅看來,當下泳裝企業的當務之急是組建好真正屬于自己的團隊。只有當這個團隊在晉江生了根,營造區域的氛圍,才能使產業穩定發展。
如果說技術人才的培養,是晉江泳裝企業的當務之急。那么,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興起,更讓晉江泳裝企業感受到火燒眉毛的緊迫感。協會的成立和有所作為在這一背景下,顯得更為迫在眉睫。
“這或許是晉江泳裝行業的最后一次機會了。”談起產業向東南亞轉移,洪樹樅顯得有些焦慮。他指出,目前晉江的用工紅利已經喪失,不再擁有用工成本優勢的晉江企業唯有從研發、供應鏈兩個角度進行突破,發揮供應鏈效應,開發出更多更具附加值的產品,才能凸顯優勢與之抗衡。
一家企業發展壯大能夠做到多大?作為協會會長,洪樹樅的視野早已不只是停留于單家企業的發展,他認為,一家企業的發展是成不了氣候的,企業抱團才能使整個區域行業真正發展起來。因此,他接下來將從原材料、織造、印花等源頭抓起,整合供應鏈資源,把泳裝產業鏈的“根”牢扎于晉江。
溢于言表的睿智與儒雅
人物印象
在生活中,洪樹樅是個十分儒雅的企業家。稠人廣眾、眾口紛紜時,他低調內斂、不露鋒芒;私下交流時,卻妙語連珠發表真知灼見。
每一次與其交流,他的睿智與儒雅都溢于言表。在培養下一代方面,洪樹樅更頗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對于洪樹樅而言,在二代的培養上沒有子承父業一說,只有循序漸進的引導。對于孩子的教育,洪樹樅放得很開。不急于一時,給予充足的時間去學習交流,在如此輕松的氛圍中,反而碰撞了許多火花。
孩子從新加坡貿易專業畢業后,洪樹樅就將孩子的就業權交到孩子手上。
“你如果對這行感興趣,就到公司感受一下;如果沒有,盡情做你想做的事情。”一個月不給任何職務、不承擔任何工作任務的“上班”,反倒讓孩子興趣倍增,前后兩次主動到江南大學接受專業培訓,邁出了進入泳裝行業的第一步。(記者 施珊妹 董嚴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