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正月十一,吳毅九點不到就戴上丈母娘送的手指粗金項鏈,和家族親戚出門迎親。母親在廟里問過,不得晚于十點鐘到達新娘家里。她一宿都沒睡,凌晨三點去祖廟祭拜列祖列宗,直到天快亮才回家。
吳毅去新娘家前,必須先去祖廟祭拜。他們在鄉鄰們的圍觀下,點燃了30、40米的長鞭炮,鞭炮聲要足夠熱烈,讓所有人贊嘆。同一時刻,家族中的其他女眷正代替吳毅一家,到這個城市的其它五個廟里點香祈禱。
新娘的姐妹們正守著門,等待著新郎。新娘穿著一身紅色婚紗,金器早已穿戴整齊,婆家送的,娘家送的,每條都要戴出來,顯示對他們的尊敬。滿脖子的金項鏈,半只手臂全是金手鐲,十個手指都戴滿了金戒指,有的手指還戴了好幾個,頭上戴著黃金鳳冠,腰上系著金磚繩。還有很多耳環、小戒指、細手鏈無處可戴,就穿在項鏈上。
十點鐘,新郎在守門人的各種考驗下,終于見到了自己的黃金新娘。這對新人在“老人媽”的教導下,用力關上了娘家的門,遮起紅傘,丟下一把扇子。新娘家人撿起它,頭也不回地跑回去,放進房間里。扇是“散”的諧音,意味著分散,而分散就不要留戀。
新娘在弟弟和伴娘們的陪伴下,帶著豐厚的嫁妝和家具等生活用品出嫁了。在閩南的傳統里,男方出門迎親的人數要求單數,迎親回去則是雙數,是成雙成對的好兆頭。
到了吳毅家,新娘要先過風火爐驅邪。此時房間里的長輩們都躲避起來,新娘回新房,親戚們再出來。“老人媽”在邊上教導新娘和親戚們不要正面相見,大家先背靠背,再正面敬茶。新娘給女性長輩們戴上紅花,女性長輩們則要每人給新娘戴上一枚黃金戒指。
這一天,吳毅家里一共擺了七十多桌宴席。晚上,新人們要趕在12點前回新房。前一天晚上,那張新床已經請了家族里屬龍的兄弟幫忙睡過。馬上要到正月十五點燈日,新娘家送來了一白一紅兩盞紙雞燈,在里面點上蠟燭。白雞先燃燒,寓意是生男孩,紅雞為生女孩。娘家人老早就把白雞里的蠟燭掰彎,讓白雞先于紅雞燃燒。
新人的一天終于結束,但需要遵守的傳統還在延續著。吳毅很快回到北京工作,新娘需要在那張新床上和他的衣服共眠一個月。
(吳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