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晉江內坑鎮呂厝蔡氏宗祠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當日,臺灣小琉球蔡氏宗親回鄉謁祖,實現了兩岸蔡氏宗親280多年來的首次相聚。
村道兩旁彩旗飄揚,大人小孩翹首以待。昨日一大早,內坑呂厝村沸騰了,當地村民以最隆重的儀式歡迎從臺灣來的蔡氏宗親。
“來了,來了!”大巴緩緩停靠,村民們迫不及待地迎上去。一樣的鄉音,一樣的血脈……大家雙手緊緊相握、無比興奮。當日,在內坑呂厝宗祠,兩岸蔡氏宗親歡聚一堂,共敘情緣。他們共同翻閱族譜話鄉情、溯根源,希望今后雙方加強聯系。
兩岸蔡氏宗親如何實現對接?這還得從2013年7月份在泉州舉行的首屆兩岸民間譜牒文化交流大會說起。當時,在臺灣高雄呂正鐘先生(世界呂氏宗親總會理事)的牽線搭橋下,臺灣小琉球的蔡氏宗親們終于找到晉江內坑呂厝宗祠,實現了兩岸蔡氏宗親的首次對接。
史料記載,臺灣小琉球的蔡氏宗親同呂厝的蔡姓是同宗同源。在呂厝村蔡氏族譜上記載著,明末清初,為躲避戰亂,呂氏族人遂改為蔡姓。清朝中葉,有些蔡姓族人到臺灣小琉球開墾謀生,并因此定居下來,至今在小琉球的蔡氏宗祠里仍有石碑記載著當年呂氏先祖改姓蔡的緣由。 遠離故土280多年的臺灣蔡氏宗親從不忘記尋找先祖。昨日,臺灣小琉球的蔡氏宗親回到了內坑呂厝祖地,兩岸蔡氏宗親歡聚一堂。(記者 胡志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