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昨日,記者從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獲悉,今年來,晉江市實施“鳥類多樣性監測調查”項目。根據泉州市觀鳥學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今,晉江市記錄鳥類196種,同比增長5.6%。其中,新發現記錄鳥類5種,在泉州新發現記錄鳥類中占比45.5%。
昨日,泉州市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宣傳活動在晉江市博物館舉行。圖為小學生代表在活動中欣賞生物多樣性主題攝影作品。記者董嚴軍攝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全球九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四條途經我國。晉江地處濱海地帶,濕地資源豐富,泉州灣河口濕地、圍頭灣、深滬灣及安海灣是我國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今年來,晉江市新記錄鳥類包括小黑背鷗、綠背鸕鶿、白腰燕鷗、海南藍仙鹟等。
據了解,今年3月,“晉江市鳥類多樣性監測調查”項目監測組在九十九溪記錄到彩鹮7只、超過百只的黃胸鹀大群;在安海灣記錄到白腰杓鷸123只、黑嘴鷗131只;在藍色海灣陳埭段記錄到白腰杓鷸315只、黑嘴鷗256只等。今年3月至4月,項目監測組在圍頭灣地區記錄到勺嘴鷸9只、黃嘴白鷺4只、半蹼鷸54只、小青腳鷸25只;在東石地區記錄到黃嘴白鷺5只等。
“鳥類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這些年來,晉江多措并舉,大力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大量濕地恢復保護工作、建設濕地公園、加強重要濕地管理,晉江為鳥類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
據悉,晉江市林業和園林綠化局利用航拍、現地調查等手段,監測互花米草分布和面積動態變化,組織復萌除治8次計90多畝,及時消除互花米草負生態效應;聘請8名專職人員,對3413畝高固碳紅樹林開展日常巡護,分區分期實施引種紅樹林3年成活養護,常態開展海漂垃圾清理和病蟲害治理,完成紅樹林補植15畝;投入30萬元延續購買一年期生物多樣性救護保險,為濕地物種提供風險保障。
(記者 蔡斯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肖厝口岸首次進口紅土鎳礦2025-04-27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