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干快上謀發展,項目建設正當時。在位于晉江陳埭晉東片區的一塊空地上,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奮戰正酣。投資20億元、計劃設置約1000張床位的上海六院福建醫院(福建和敏醫院)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兩年后,這里將矗立起8棟高大上的建筑,還將打造以骨科和創傷醫療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屆時,晉江人民對高品質醫療服務和健康生活的向往將照進現實。
時間回撥到2020年,福建省政府與上海六院簽署合作共建協議,雙方依托晉江市醫院,共建上海六院福建醫院,并以此為載體,力爭在五年內建成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輻射福建及周邊省份乃至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項目落地三年來,晉江市醫院通過“平移”上海六院先進的管理、技術、品牌等方式,醫療水平大幅提升。高品質的醫療技術服務,就在晉江市民身邊。
“從前得重病要去大城市求醫,現在家門口就有名醫,方便太多了!”前兩天,市民呂紅燕來到晉江市醫院骨折和關節疼痛多學科會診中心(以下簡稱“會診中心”)就診,對這里提供的服務贊不絕口。
該會診中心由上海六院常駐專家朱珍宏牽頭,聯合康復醫學科、中醫科、風濕免疫科和醫學影像科的學科帶頭人、骨干醫師,將以往“一對一”的診療模式轉為“多對一”,對病人病情進行集中系統分析,“一站式”滿足患者診斷、治療和康復的需求,受到不少市民的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選擇在“家門口”看病的市民多了,不少周邊城市的群眾也慕名前來,甚至還有海外鄉賢特地返鄉看病。
去年暑假,祖籍晉江金井的洪少杰、曾偉彬特意“打飛的”從菲律賓到晉江市醫院做手術。術后,他們更是被家鄉的醫療服務所折服。“醫生高超的技術、護士專業的護理,以及后期康復指導,每個環節都做得非常好。”曾偉彬說,此外,返鄉做手術還能醫保報銷高達82%的費用,結算時僅需自付1萬元左右,大大減輕了治療負擔。
醫療水平過硬,百姓自然信賴。據統計,共建前后相比,晉江市醫院年門診量增長71%,手術量增長81%,三、四級手術占比達76%,泉州市域外來晉就診人數同比增長68.47%,國內其他省份及境外人員來晉江就診人數同比增長49%和102%。
數據背后,是“地方政府真支持,輸出醫院真心干,依托醫院真配合”的結果。
“上海六院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前來開展高難度手術、診治疑難病例,而是變‘輸血’為‘造血’,為晉江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晉江市醫院(上海六院福建醫院)負責人介紹,從項目落地至今,上海六院以空前力度,先后派出4批共58名專家常駐晉江,高效推進“醫教研管”各項工作。在上海總部專家的指導下,該院年輕骨干醫師逐步掌握手術技巧,能夠獨當一面為患者解除頑疾。
將本地醫生“派出去”、把外地專家“請進來”,晉江市醫院輪番選派57名骨干醫師及護師前往上海六院,開展為期3個月至1年的跟班學習、進修;每周十幾名專家常態化在晉江工作,開展教學查房、手術示教,手把手、點對點帶徒。
此外,由張長青、趙金忠、徐建廣、馬燕紅等教授領銜的名醫工作室,每月定期派出多名資深專家、骨干到晉江進行看診、手術、教學和查房,累計帶動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34項,其中16項國內領先技術落地福建,部分填補省內技術空白,有力助推晉江創傷領域和骨科診療水平快速提升。
三年來,在上海六院62名柔性幫扶專家的支援下,晉江市醫院(上海六院福建醫院)不僅醫療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科研建設也在加速補短板。2023年,該院科研成效明顯,共獲得省級與泉州市級課題立項26項,科研經費同比2022年增長593.73%,該院還獲批成為省級創傷骨科修復重建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據悉,目前,福建省共8家醫院獲批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僅一個落地晉江。這不僅是全省唯一一個落地縣域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也開創了全國縣域的先河。晉江市醫院(上海六院福建醫院)院長陳銘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緊抓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大好機遇,進一步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縣域示范。”
記者 李玲玲 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