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9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文/圖)19日至22日,第二十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暨第三屆國際體育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鞋博會”)在晉江美旗城舉辦,“中國鞋都”進入“鞋博會”時間。除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客商外,本屆“鞋博會”還吸引20多個國家的專業采購團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
開幕式現場
以“魅力體博盛會,豐富晉江經驗”為主題,本屆“鞋博會”規劃面積6萬平方米,共設置2200個國際標準展位,分為鞋類成品/體育用品、鞋紡材料、機械設備等三大主體展區,還設立了“一帶一路”品牌館、國際流行趨勢館、科技館、招商館、晉江鞋業指數館、人力資源服務園、體育產業展示區、品牌產品館、中小企業鞋類精裝區和臺灣鞋機館等10多個特色館。
“今年展會的業態更加齊全,聚焦全體育產業鏈,泳裝、健身器材、體育服務等體育元素和產業配套悉數登場,石墨烯、芯片等高端材料、前沿科技等繽紛亮相,為產業整體轉型升級帶來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晉江市委書記劉文儒介紹,除內涵更加豐富外,在去年“一帶一路”品牌館的基礎上,今年展會的“國際范”更濃,新邀請了西班牙、烏克蘭等1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的駐華商會代表團,匯聚全球元素和全球客商。
展會現場
客商挑選成品鞋
【探展館】
臺灣館:
聚集臺灣大批先進鞋機
作為“鞋博會”上的熟面孔,臺灣館每年都聚集了不少臺灣企業和大批先進鞋機。今年,臺灣制鞋行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繼續組團參展,設有100多個展位。“第20年參展,一路看著它從地方性展會逐步成長為國際化平臺,大陸的制鞋業潛力無限。”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會長候景忠說,兩岸鞋企之間的合作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制鞋工藝經歷了從純手工到智慧化的大變化,人工減少一半,但效率增加一倍。
候景忠說,臺灣制鞋業擁有自動化和智慧化的優勢,而大陸市場龐大、學習能力很強,雙方具有互補性,希望兩岸制鞋行業的技術交流可以碰撞出新火花,幫助大陸制造出更精細的鞋子,讓兩岸的鞋機和制鞋產業聞名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