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品牌館:
非洲展商推薦摩洛哥手工鞋
去年以來,“鞋博會”增設了“一帶一路”品牌館,開展與東南亞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今年,組委會還邀請了伊朗、孟加拉國、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的企業參展,積極推動“引進來”和“走出去”。該場館相關負責人葉露鶴告訴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www.fafqdl.cn)記者,基于去年展會取得的反響,今年一些外國展商帶來了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成品鞋,一方面期望能借助展會擴大市場,另一方面有展商表示想在家鄉開辦鞋廠,希望能到晉江學習制鞋工藝和經驗。
“在摩洛哥當地,中國晉江的名字很響亮,很多人都知道這里在制鞋。”來自非洲摩洛哥的展商本杰明在閩南地區從事鞋品貿易6年,練就了一口熟練的普通話。“我們的鞋子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他自信地說,和中國鞋相比,摩洛哥鞋都是手工制作的,不僅款式好,質量也不錯,希望能借助鞋博會的影響力擴大摩洛哥鞋的知名度。
泳裝走秀
客商挑選體育服裝
科技館:
3D腳型掃描儀20秒生成腳部數據
走進科技館里,各種科技感滿滿的產品映入眼簾。由中國公司設計的腳型掃描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光腳站在儀器上,其將自動掃描腳型數據,為需要選購鞋品以及定制鞋品的客人提供了很大便利。項目負責人余凱介紹,他們最新研發的3D腳型掃描儀,只需要20秒就能完成腳部數據的采集和生成,誤差不超過1毫米。目前,該儀器已經運用在國內不少大品牌鞋企中。參展多年,余凱最大的感受是:“每年參展的人越來越多,關注科技產品的人也越來越多,客人帶著科技意識來了解產品。”
一家企業自主研發的生產線,一個小時能自動生產200至250雙鞋底,大大解放了人力。“智能化是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對鞋企來說也是。”該公司市場部總監丁林勇說,如果按照人工生產的方式,想要在一個小時完成200雙鞋底,至少需要8名工人,而使用這臺機器只需要一名負責巡查的工人,機器本身就能實現鞋款式、大小等的“自適應”,省去很多繁瑣的工序。
“20年來,晉江‘鞋博會’見證了晉江制鞋產業從零散到集中,從粗放到精細、從規模擴張到創牌提資、從簡單鞋服制造到體育產業鏈條衍生的一次次華麗蛻變。”劉文儒表示,伴隨這一過程,“鞋博會“也拓展成為國際鞋業暨體育產業博覽會,成為海內外業界展示實力、共謀商機、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更成為晉江擴大開放、加強國際交流、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