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滬馬加羹
品 嘗
魚香繞齒嚼勁十足
一碗熱乎乎的馬加羹端到桌面時,湯里的魚粳白嫩“豐滿”,湯面上浮著翠綠的蔥花、金黃的蔥頭和姜末,看著已是一道美食。喝一口湯,勾芡過的湯底順滑爽口,再咬一口魚粳,魚香繞齒,嚼勁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張猛祥說,過去深滬人靠海為生,很少有其他食物可吃,但天天吃魚且口味單一,難免發膩。有一個人原本打算將馬鮫魚裹上淀粉炸著吃,發現這么吃容易上火,便丟到湯里嘗試煮著吃,沒想到口感獨特,便推廣開來。
據了解,馬加羹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它源于明末清初,為大垵張氏家族所創,因其做出來的羹“氣味香甘,色澤透明,留齒不粘,停喉不滯”,廣受歡迎。
流 傳
游客拿著地圖找上門品嘗
還未到下午5點,張猛祥的店里已有幾位客人光顧。張猛祥介紹,除了老客戶,許多旅行團帶著游客逛完府文廟后,也經常來店里品嘗。
“曾有外省的客人聽當地人說起這道美食,拿著地圖找到店里,吃完后說還想再來。”他笑著說,來泉州讀書的大學生也是店里的重要客戶,“他們說在網上看到有人推薦我們店,就成群結隊地來了。”(記者 陳靈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