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蠣煎,又叫蠔仔煎,是閩南出名的特色小吃。雖然菜譜簡單,但是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些難度的。泉州的海蠣煎鮮香細膩、美味可口,在各大餐館中,海蠣煎可是少不了的一道佐餐菜。
曾是考驗
婦女廚藝的菜式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大早,豐澤區蟲尋蜅的張阿婆就用網拖著一袋剛從海里挖上來的海蠣,破殼售賣。打開海蠣殼,鮮美的海蠣藏身在堅硬的灰白色殼里。
“海蠣的吃法有很多,但最受人們歡迎的,莫過于做海蠣煎了。”張阿婆說,各地的海蠣煎做法用料都略有不同。如臺灣的海蠣配以茼蒿菜、雞蛋和地瓜粉制作海蠣煎,閩南的做法則大致相同,會加大量的青蒜和地瓜粉。“每年冬至后至次年的清明,是海蠣最肥美的時候。”張阿婆說,那時候做出來的海蠣煎最好吃。以前,蚵仔煎是一道考驗閩南婦女廚藝的必備菜。菜譜簡單,但要做得特別好吃,還是有難度的。泉州人大多會做,但做出來的口味就是不一樣。
海蠣并非越大越好吃
刺桐飯店大廚阮漢洪介紹,海蠣并非越大越好,太大的海蠣有可能太老了,鮮汁反而不夠多,味道不夠甜美。海蠣煎要好吃,除了新鮮的海蠣外,地瓜粉也很關鍵。地瓜粉的種類很多,但只有純地瓜粉才能調出香醇濃郁的粉漿。將粉漿以適當比例加水勾芡后,加入蒜苗,做出的成品口感就能又黏又有韌性,而且精純的地瓜粉也能巧妙地將肥美蚵仔的鮮味充分提升。“好的海蠣煎并不是簡單做成圓餅狀,而是讓每顆海蠣混合著地瓜粉和佐菜,有點黏黏的感覺。”
阮師傅稱,海蠣新鮮,也得洗兩三遍才能干凈。在海蠣中放點鹽,可以把黏液洗掉,用手撈則比較容易把里面的小碎殼去掉。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地瓜粉和切成絲末的蔥、芹菜、青菜、卷心菜放在一起,再加入適量的雞精、鹽,和海蠣一起攪拌均勻,直到幾乎看不見食材,只有青綠點綴其間。這時,黏稠狀的海蠣糊就可以準備下鍋了。
在鍋里下油,待油達到八成熟后,將蒜、姜爆炒入味,加入海蠣糊,攤開,“這時火候掌握很重要,火太大容易煳掉,太小則容易黏鍋。”兩面翻轉,待黏稠的地瓜粉快干涸,海蠣接近金黃色時,沿著周邊加入事先打好的雞蛋,一盤可口美味的海蠣煎就出爐了。再配以泉州本地的辣醬,便可以大快朵頤了。
傳說增添神秘色彩
海蠣煎的做法幾百年前就有了,不過對于其來歷,各地流傳的說法不一樣。
傳聞比較廣泛的是一段有趣的故事。1661年,荷蘭軍隊占領臺南,鄭成功打算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荷軍大敗,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海蠣、地瓜粉,混合加水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后世,成了海峽兩岸人民都十分喜愛的美味佳肴。
這也只是個傳聞,到底海蠣煎是從哪里起源,恐怕也說不清了,但也為海蠣煎這道泉州特色小吃平添不少神秘色彩。(記者 李凱龍 /文 陳小陽 /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