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現在腫瘤兇猛。4月16日,303醫院腫瘤科崔建東主任稱,癌癥與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有專家在習慣上把癌癥分為“窮癌”和“富癌”兩大類別。所謂“窮癌”,就是與生活水平低下、衛生條件偏差等因素有關的癌種,如食道癌、宮頸癌等;“富癌”則多為富營養化所導致的癌癥,如肺癌、直腸癌、胰腺癌以及乳腺癌等。
今年年初,一組來自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讓輿論嘩然。《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癌癥,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癥。
不管你信不信,現在腫瘤兇猛。4月16日,303醫院腫瘤科崔建東主任稱,癌癥與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密切相關。因此,有專家在習慣上把癌癥分為“窮癌”和“富癌”兩大類別。所謂“窮癌”,就是與生活水平低下、衛生條件偏差等因素有關的癌種,如食道癌、宮頸癌等;“富癌”則多為富營養化所導致的癌癥,如肺癌、直腸癌、胰腺癌以及乳腺癌等。
想知道你離哪種癌癥較近嗎?看看這篇文章吧!
就診患者居高不下
廣西肺肝鼻咽腫瘤多發
據介紹,“窮癌”多見于發展中國家,“富癌”多見于發達國家。在我國,存在著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高發癌癥并存的局面:肝癌、胃癌以及食道癌的病死率居高不下,而肺癌、直腸癌、胰腺癌等高發癌癥又呈現上升趨勢。
1992年成立的303醫院腫瘤科,現在有兩個病區,共90張床位,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住院率。4月16日,在該科住院治療的各類腫瘤患者有93位。
“前兩天,有一位14歲的肝癌患者出院。”崔建東主任說,以前肝癌患者的年齡都比較大,這名肝癌患者年僅14歲,非常特殊。他的家在南寧郊區,平時也沒什么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讓人很費解。
這些年,除了腫瘤多發,腫瘤患者的年齡也在變小。崔建東主任稱,有時候給患者看病心里很痛。為什么會這樣?崔建東主任認為,與環境污染、大氣水污染及食品不安全有很大的關系。目前,廣西以前多發的肝癌、鼻咽癌發病率在降低后反彈,一些以前少發的宮頸癌、肺癌、乳腺癌等腫瘤發病率又在上升,防治形勢不容樂觀。
你的生活飲食習慣決定你可能易患什么癌
根據國內某權威機構調查顯示,近年來國內主要癌癥病死率排位的變化(按照死亡人數多少排序):20世紀70年代:胃癌、食道癌、肝癌、肺癌、宮頸癌;20世紀90年代,胃癌、肝癌、肺癌、食道癌、直腸癌。飲食不當是導致癌癥的主要原因,超過35%的患者因此罹患癌癥。原因是過多攝入蛋白、脂肪,導致胃腸無法承受。
崔建東主任稱,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與腫瘤發生有一定的關系。如超重和肥胖與多種類型的癌癥相關,過量食用紅肉和腌制肉類,可能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酒精是導致口腔、食管、肝等發生癌癥的一個高危因素。因此,人如果能夠不吸煙、選擇適宜的膳食、從事適度的體力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盡量減少在不良環境中暴露,就可以避免部分癌癥的發生。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別讓腫瘤有機可趁
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通過治療完全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癌癥是可以長期帶瘤生存的。崔建東主任說,腫瘤由正常細胞到癌變,是有很長一段時間處于癌前病變期,如果能控制住癌前病變,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所以,通過防治癌前病變和早期發現是抗擊癌癥的重要策略。
雖然這么說,但在實際臨床治療中,很多患者都是出現癥狀了,才來醫院檢查,往往已是癌癥中晚期。因此,做到腫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并不容易。崔建東主任提醒市民,首先要重視體檢。腫瘤的發生是有高危人群的。如吸煙者比不吸煙的人患肺癌的概率高10倍;乙肝患者及肝硬化病人易出現肝癌,如果你有意識定期去體檢就能早期發現腫瘤,不要等到發病了才去醫院。
其次如果不幸患了腫瘤也不要害怕,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持心情愉快,對恢復健康很有幫助,尤其在腫瘤手術后的康復期。只要正確認識、科學防治,癌癥并沒有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