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原泉州市科技局大樓地塊賣了1.9億元后,昨日上午,另一備受關注的原泉州市財政局大樓地塊正式啟動網絡競價,但只迎來了1次競價,5分鐘內即被以1.8億元的底價買走。至此,連續2天的2棟國有資產轉讓,帶來了3億7000萬元的收入。
編號為2013-10號地塊的原泉州市財政局大樓地塊以1億8000萬元的起始價開始競價,該地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掛牌起始價為7810萬元,地上建筑物所有權的掛牌起始價為10190萬元。昨天上午10點,一位買家以起始價競價,但直到5分鐘的競價周期結束,仍然沒有第二名買家接手,該地塊最終以1億8000萬元的底價結束競價。據悉,原泉州市財政局大樓位于泉州市區豐澤街,總用地面積3878.4平方米(合5.8畝),該地塊的地上建筑物為原市財政辦公大樓和附屬宿舍樓兩棟建筑,總建筑面積14833.21平方米。
相較于前天交易的原泉州市科技局大樓,2013-10號地塊被視為價值更高,因此起始價也更高,最終卻沒有超過前天的價格。業內人士分析,最關鍵的因素是前者擁有將近8畝的空置土地,可以重新進行規劃建設,但后者只占了5.8畝土地,重新建設的空間較小,因此對于買家來說吸引力更低。
泉州市國土資源局官網發布的招拍掛成交情況顯示,今年前10個月泉州共轉讓9塊國有建設用地,其中過半被房地產企業競得。(詳見右表)
網絡競價:有網就能實現
以往,泉州市許多地塊的出讓多是通過掛牌交易或者現場拍賣進行的,利用網絡動態競價的方式進行交易比較少見。“競買人經過前期的材料審核,繳納相應保證金,就可以在網站上注冊一個賬號。”泉州市產權交易中心相關人士介紹,此次掛牌交易采用自由報價和限時報價,后者即采用網上競價的方式,競爭比較激烈。交易時間一到,競買人只要找到一個能夠上網的地方,并不需要在競買現場,都可以實現網絡競價。“除非斷網斷電,否則都是比較安全的。”該人士介紹,這樣既實現了公開、透明,競買人也不用在現場感受那種緊張氣氛,可以更加從容地做決定。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