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房產稅,也不見調控長效機制,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對房地產改革方面的涉及明顯低于會前各方的預期。
土地制度發出改革信號
公報中最為明確涉及到的就是房地產的土地制度的改革。
“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這意味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將逐步納入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并有望改變過去征地拆遷可能出現的痼疾讓農民權利擁有更多的保障。
正是這一點,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當更多農村土地進入供應市場,城市房地產價格也將受到沖擊。然而,想要對城市房價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幾無可能。
首先,作為目前地方政府財政的支柱——土地收入,若真要在短時間內如此大幅度的改革,很難,需要等待眾多的利益和制度被逐步破解,因此這個時間表誰也無法保證;
其次,即便農村建設用地大規模入市,在一線城市核心區,估計仍然無法滿足供給;而三四線就目前來看,并不是房地產調控的重點區域,且房價基本處于較為合理范疇,土地流轉并不會帶來大影響。
因此,暫且也只能用土地制度改革信號明顯,至于真正執行的時間表和效果,就只能靜待了。
何時真正市場化存在疑問
但同時,許多人也注意到,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市場一詞的高頻率出現,其實也能在一定程度看出或感覺到中央對房地產調控的市場化思路——漸進淡化行政手段,回歸市場化。
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經濟學原理上看,這的確更符合房地產的發展規律,也意味著政府未來將減少對市場的干預,逐步弱化行政調控。
因此如限購、限價這樣的救急性行政調控是不是意味著要降低力度,甚至于取消,讓中國房地產市場真正進入自身調節階段,估計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都無法實現這一點:其最主要原因在于各界對目前樓市的自身恢復調節能力存疑。
其實,不少省會、一二線城市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始之前就已有不少新的調控動作。
最早出手的是深圳,在國慶后出臺“深八條”配合貸款調控政策;隨后,首都北京也表達了她調控的決心,先是北京市住建委出臺了以“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為核心的“京七條”,起到控價作用,隨后又約談開發商對高價樓盤停止預售審批。
當然,最惹眼當屬上海,趕在會前前一天公布了被稱為“滬七條”的加強版調控措施,涉及信貸、限購等多個途徑,影響較大。
但這股樓市調控加碼潮,有可能會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在房地產調控的低調暫停蔓延,因為即便是要改革前行,房地產各界感受到的還是以穩定為主,這多少人他們懸著的心暫時放了下來。
年底泉州樓市或進入趕集期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自己所在的這座城市——泉州。作為一個三線城市,相比毗鄰的廈門、福州,泉州房價則更加合理,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泉州房價甚至還不到廈門房價的后四位數(10月廈門均價超過18000元/平,而泉州在7648元/平)。
當然,這并不是說泉州房價很便宜,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購房者還是相當明顯的感受到了她的增長,比如說東海某項目,單價從之前的8000元/平漲到了11000元/平甚至更多,另外泉州萬元盤也越來越多,比如已經開盤的中駿柏景灣、匯景豪庭,還有本周六即將首次開盤的泉州萬科城等等。
實際上,在十八屆三中全會舉行的前一個多月,泉州樓市在推新上明顯放慢了腳步,更多的是以各類活動或者項目體驗和展示為主。但在本周末(11月16日、17日),泉州樓市迎來了一個最繁忙的周末。
據本網統計,本周末兩天有多個項目面市:16日泉州萬科城、東海灣御花園、中駿商城開盤,美裕藍山雖是VIP選房,其實也是開盤;萬道克拉公館17日開盤,中駿四季陽光也極有可能加入開盤陣營。與此同時,華大泰禾廣場也將在11月23日推新品。
這么多項目擠在一起開盤,多多少少還是體現了開發商的那點擔心。雖說,目前并未有新的政策,且短時間內在泉州這樣一個三線城市生效的可能性很低,但所謂牽一發動全身,若大環境真的出現變化,先行出手肯定是好選擇。
因此,較長時間內不太明確,但在今年年內,未來的一個多月里,泉州開發商們勢必會趕進度爭取開盤,行“三十六計”走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