甭管紅燈綠燈,湊齊一撥人就走,這是“中國式過馬路”。繼“中國式過馬路”之后,房地產市場也開始流行“中國式買房”。
這種現象主要是指由于部分客戶手中資金寬裕,但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而房產市場投資收益仍屬可觀,所以不管是不是缺房,看到別人買房,自己也去搶一套,以免錯過房價上漲將帶來的收益。此類購房者與剛需客戶的區別之一,就在于能夠承受價格較高的物業,且對價格敏感性相對較低。
中原地產領先指數顯示,今年以來,深圳二手房價格漲幅已經高達13.60%,且仍然處于上升通道。再根據深圳中原住宅部的成交記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購買單價在3萬元/㎡以上的二手房客戶占比持續攀升,8、9月份該比值高達30%以上,遠遠高于年初15%及去年10%左右的水平。在房價高漲的背景下,剛需群體稍顯無力,而資金實力稍強的改善型客戶開始踏入其“中國式買房”之路,以期能夠分享房價上漲帶來的收益。
過去一段時間的二手房市場表現,也從另一方面佐證了這一點。今年3月份,為了能夠趕在20%個稅政策落地前成功購買房產,購房大軍紛紛搶跑入市,使得今年3月份整個深圳二手住宅成交高達17527套,創201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雖然4月落地的政策細則遠不及市場預期,但市場各方猜測,由于3月的成交量已經遠遠透支市場的需求,未來數月二手房成交將出現大幅下滑,市場將陷入短暫的低迷期。但是,市場給我們交來的成績是,4月至今深圳二手房月均成交套數遠高于2011年、2012年的月均水平,同期二手房價格月均環比漲幅為1.41%,也高于歷史漲幅。成交量、價的持續攀升,缺少不了那些為了“不錯過”房價上漲而買房的不缺房族的貢獻。
再看看新房市場,3月底以來入市的高價項目開盤銷售率都在70%以上,也不乏像后海雅園、恒裕濱城這樣開盤基本售罄的項目。加推項目也普遍出現漲價10%以上的情況,但是這絲毫阻止不了購房大軍的入市步伐,其中“中國式買房”心理在這其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覷。當然,除了別人都在買的影響外,一些看房人也表示,對于房價上漲的擔心,以及調控升級,特別是房產稅即將開征的消息,是促使他們加入購房者行列的更深層原因。
近期地王頻現,中央調控政策正在謀求從行政手段向市場手段的轉變,地方政府也開始嘗試在調控政策上進行微調,但一成不變的是購房者對房價仍將繼續上漲的預期。在這種預期的影響下,為了不“錯過”這場樓市盛宴,不缺房者也將選擇加入購房大軍,預計這種“中國式買房”現象在短期內仍將持續,并對整個樓市的成交量、價格形成一定的支撐。
房子如同大白菜,有人陪朋友看房,自己卻下了一個單;更有甚者,逛個街就買回一套房子。是房子便宜的緣故?當然不是。“中國式買房”讓人好氣又好笑,卻也說明手握閑錢的投資者之無奈,這種恐慌性買房,顯示著人們對未來資金保值的不確定性,同樣也折射出國內投資渠道的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