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房產網訊 通過資金、資源上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在大項目開發或是進軍新領域時如魚得水,這是不少房地產開發商正在做的事。房地產行業正蔚然成風的聯合開發,讓“中國合伙人”從電影走向了現實,走向了泉州樓市。
記者走訪了解到,眼下,在房地產行業正流行的聯合開發,既有打破地域限制、企業規模限制的地產界聯合,也有房地產與異業之間的合作共贏。業內人士認為,這種通過優勢互補謀求產品升級的合作模式,成為目前泉州房企開發模式進化的主流趨勢。
現象
強強合作 做大地產蛋糕
近幾年,國內房企聯合拿地、聯合開發模式蔚然成風,而泉州房企也不甘人后,紛紛走上“合伙”之路,市場上不斷上演著開發商聯合開發、聯合拿地的“劇情”。
本土房企間聯合開發案例并不少見。比如百捷·中央公園項目系由連捷地產、百宏地產、福建晉興集團強強聯合組成,三家實力房企聯合有著雄厚的開發資金、純熟的開發理念和過硬的開發建筑技術;百信·御江帝景則由信義集團與百宏集團聯手開發;紫湖高爾夫國際項目由中駿置業與南益地產合作開發。
從去年以來,外來實力房企紛紛進軍泉州,尋找本土房企合作開發成為他們進軍區域樓市的便捷通道。2013年3月,廈門建發房產取得泉州鯉城區江南板塊2012-24號地塊,項目命名建發·瓏璟灣,項目亦通過與利龍置業合作開發建設。2013年4月,位于北峰組團的2013-4號地塊由萬科地產競得,該地塊規劃總建筑16.25萬平方米,命名泉州萬科城,據悉,該項目由萬科地產聯合恒興置業共同開發。位于東海板塊的一線沿海高端豪宅華茂中心營銷中心即將開放,項目由北京高端物業開發商國華置業與安踏投資等五家法人及自然人股東組成泉州市海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進行項目開發。位于城東洛江板塊的津濱·紅樹灣則由天津實力國企津濱發展聯姻本土房企匯龍集團控股開發,該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
聯合開發不僅在地產界進行,還向其他行業蔓延。例如,福建宏毅集團與大型零售企業——中閩百匯攜手打造的宏毅·百匯廣場已經在7月20日開盤,一方是房地產行業的實力企業,一方是零售業的上市企業,兩者跨行業的強強合作,被業界及投資者普遍看好。
背后
樓市競爭下 必然的行業整合
據業內人士介紹,聯合開發在房地產行業早已有之。但是,之前只是小部分企業的秘密計劃。而這一兩年,樓市競爭的日趨激烈,聯合開發的形式日漸成熟,卷入聯合開發浪潮的企業越來越多,合作開發成為行業整合的必然結果。
越來越多的外來房企近兩年來“逐鹿泉州”且多數通過合作開發方式進入,這在福建津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周世杰看來,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周世杰以自身企業進入泉州為例,在他看來,實力房企角逐泉州市場一方面跟全國市場大環境有關,隨著一、二線城市的供應量增大、開發成本提高,品牌房企也在尋求突破,逐漸把目光轉向了三、四線城市。另一方面,泉州經濟活躍度高,連續14年GDP全省第一且當前泉州房價較為良性,加之泉州作為海西經濟區核心城市,城市擴容之路正在拉開,城市發展空間大。對實力房企而言,這給了他們發揮的空間,而津濱發展選擇合作開發的方式進入泉州,則是因為合作開發更便捷,開發的項目符合津濱發展對資源性、規模大盤、品質塑造指標的要求。
但也有不少業界人士表示,不管是外來房企還是本土房企之間,聯合開發現象反映了當前泉州樓市競爭已經不同以往,隨著更多的實力房企角逐泉州樓市,“聯合開發”成為破局行業自身競爭的求勝之道。
觀察
合作開發 形成疊加效應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實力房企之間合作的出發點是多樣的,除了獲得更好的資源外,還因為品牌房企之間的優勢各不相同,聯合開發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過度抬高地價、節約資金,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分攤風險。
海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峰表示,他們選擇以合作的方式進入泉州,更多是考慮到雙方之間的優勢互補。萬科地產營銷部經理林菲則表示,隨著泉州經濟的發展,外地房企紛紛進軍泉州,即使其實力強勁,也會有它的短板,比如對泉州本土的市場不了解,而與本土企業進行聯合,可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各展所長,達到疊加效應。
張峰進一步認為,房企之間的合作,有多種形式,資金加土地模式,資金加資金模式,土地、資金、團隊、品牌聯合模式。彼此之間的合作并非只是財富互相嫁接這么簡單,它是彼此對區域資源整合、專業開發優勢等各方面互補,達到提升開發品質的一種合作方式。
周世杰也較為認同這種觀點,在他看來,強強聯合歸根結底是各自資源與優勢的聯合,意在實現優勢互補。當不止一個品牌房企將各自的專業特長注入同一個項目時,將賦予產品新的定義,也將成為其面對競品時呈現出的獨特賣點。
當然,分擔風險也是合作的房企所看重的。近年來,房企面臨宏觀調控,帶來銷售狀況的不確定性,以及土地成本越來越高,這些都是企業聯合拿地的原因,促使不少開發商選擇聯手拿地共擔風險。福建宏毅集團董事總經理徐摯明認為,聯合開發得建立在合作理念趨同的基礎上,否則在后期的運作過程中,很容易因為理念的不一致而導致項目陷入困境。例如,在商業綜合體的開發上,商鋪是自持還是銷售,在項目設備的投入上是保品質還是求利潤等,在需要多方決策的時候,如果理念不一致,就會使合作陷入僵局。在合作過程中,職責如何劃分也得有明確的界定,以便于合作的順利開展。
影響
有利樓市良性發展 提高區域開發水平
在業界看來,合作開發是泉州房企間應對市場環境的有效對策。隨著國內一線品牌房企的進入,本土房企已深刻意識到,無論是在戰略還是在思維方面都需再提高,本土企業將與外來房企在打造精品建筑的過程中迅速成長。
張峰表示,房企聯合有利于泉州樓市資源優化整合,隨著下半年這些合作開發的新品持續面市,其帶來先進的開發理念、優越的產品品質做法、對區域居住價值的理解,勢必為泉州購房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最終受益的是泉州購房者。
一個明顯變化是,這些即將下半年入市的項目中,比如津濱發展依托紅樹灣區生態環境進行產品開發,創造紅樹灣生態產品值得關注;萬科城則依托原有地塊本身的價值進行深挖掘,并帶來精裝房產品,對泉州購房者無疑是一次全新的產品體驗。國華地產則以自身高端物業開發的領先經驗,為泉州再造高端品質海景大宅以及精品商業的理念……隨著這些產品的陸續面市,正改變著泉州的人居價值。(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振偉 林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