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葳坐在你對面,盤著腿兒,夾著香煙,奇怪的是,你并不反感。自然的坐姿,自然的習慣,自然的語調,自然而然地讓人接受,讓人躲閃地喜歡。躲閃,因為距離,因為你無法預知下一次她又會給你帶來怎樣的新鮮體驗。
閑來白描一幅小畫掛在墻上,或者給吊燈裸露的燈線纏上麻繩,要不然再去淘些新鮮的布料,張葳如同一個陷入戀愛的女子,花著心思送禮物,不過,那一切都只是交付給——家。
良品· 無印
“無印良品”——是一個曾經用歌聲深深打動人心的歌唱組合?一個以倡導簡約、自然、富有質感為生活哲學的品牌?都不是,此刻,它是張葳家的代名詞。
張葳稱自己是個很能“折騰”家的人,但在她的家中卻看不到任何大張旗鼓的裝修痕跡,也沒有擺設一件當下的流行家具。四壁潔白,從實木地板倉庫“搶”出來差點被當柴燒的小拼塊地板,讓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的“富人”生活。自然而質樸的地面,如同大地一樣讓人感覺坦然而安逸。
真難得,一個家匯集了那么多“東拼西湊”來的各式家具,竟也能如一家“人”般地共處。現代感十足板式的四方小餐桌與明式實木座椅,一個靈巧,一個憨厚,結合在一起竟沒有絲毫的突兀之感。六十年代的三屜桌,被鋸短了桌腿后成了電視柜,默守著一段前塵往事的記憶。一組從腿部看也不是原配的沙發,卻是相同的規矩與大氣。
無印本無印記,但一件件看上去又都清晰地刻有“張葳的無印良品”的印記。原本一件件被人忽視,甚至丟棄的物件,不露聲色地打開你被繁華都市蒙蔽的雙眼,調慢了內心躁動的頻率。
青花· 傾城
人的渴望,從無到有,而人的升華,將從有到無。追求簡單干凈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做到的。
面對這樣一個清靜疏朗的家,很難相信張葳是個酷愛往家“暴斂”的人,一個典型的心靜而腳步不停的人。她喜歡用旅行中的收藏記錄故事,所以她家的寶貝可以說是斑斕各異,有荷蘭的瓷片、馬耳他的陶罐、非洲的小鳥、英國的燭臺……還有各種各樣質地的布藝更是不勝枚舉,每一樣都是她割舍不了的珍愛。
這樣看來,張葳家的內容其實并不比任何一個人家少,甚至是更多。但它們的存在就像天上的流云一樣自然,如雪歸大地一樣不分彼此。荷蘭的藍白色瓷片與她收集的中式青花小碗在白色的隔板上清清爽爽地一字排開。獨具特色的石與鐵藝相結合的非洲小鳥,立在色彩已然斑駁的中式彩繪大箱旁,質樸可愛。
張葳對諸多物件自然天成的和諧氣質早已了然于心,所以才能“肆意而為”,又能做到“了無痕跡”,足見把握美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