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重點”型家長
“孩子記住了!一定要考市重點。”“你考不上重點中學,這輩子就完了!”最近在清城區中學就讀初三的小朱非常煩惱。中考臨近,媽媽似乎比他還緊張,幾乎每天都會不厭其煩過問他的備考情況。次數多了,小朱心里產生了抵觸情緒,好幾天都不想搭理媽媽。記者了解到,類似小朱的現象并不是個案,擁有這種心理的家長不在少數。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成績處于中上水平,發揮正常則可以順利地考上重點中學,但是一旦失手就意味著會與重點中學擦肩而過。事實上,對于重點中學他們都抱著強烈的愿望。
徐老師建議:
這是多元化的時代,很多東西越來越扁平化,選擇一樣東西并不代表一切,所以重點中學并不是一切,考不上重點中學只是意味著自己走另一條路罷了。家長一心想讓孩子考入重點高中,而忽略了孩子智力和能力水平發展。家長們過高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焦慮的心態也就不可避免了。要讓孩子有個好心態,家長首先就得擺正自己的心態。中考確實很重要,但它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唯一機遇。家長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合理的估計和正確的期望,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被重點高中錄取,考不上重點高中也不意味著就失去了美好的前途。當家長以一種寬容、寬松的心態看待中考、看待孩子的成績時,孩子身上的負擔肯定會輕松不少。
“盲目求助”型家長
“臨陣磨槍,不亮也光”。記者走訪了解到,隨著期中考的來臨,很多家長都抱著這樣的心理開始急著幫孩子找課外輔導,為孩子的學習“查缺補漏”。現在不少居民小區內的各類補習班、培訓班突然火了起來。在田家炳中學附近的一家培訓機構,記者碰到家長趙先生,他選擇將女兒送去培訓班補習數學。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女兒其他科目成績都不錯,就是數學太差了,為了不讓它拖后腿,選擇這間培訓學校再惡補一下數學。
清城區育才教育培訓公司的陳老師告訴記者,為了幫助學生應對中高考,公司都會開設考前備考課程。在了解孩子性格和知識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知識的薄弱點制定個性化的輔導方案。新學期以來咨詢和參加培訓的孩子多了三成,這些學生主要都是成績位居中游,“努力一下或許能考上好學校”的孩子。其中很多學生都是家長帶著過來的,家長甚至比學生還緊張。
徐老師建議:
現在差不多是臨時抱佛腳的時期,目前社會上輔導機構良莠不齊,家長要謹慎,一定要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選擇適合的輔導機構。否則不僅收不到提高成績的預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不但因盲目補習浪費了時間和金錢,也給孩子增添了更多的負擔和壓力。而對于“承諾提高多少分,達不到就退款”的廣告宣傳一定要警惕,正規的培訓機構不容許有任何形式的承諾。
“營養制勝”型家長
“補腦口服液”、“龜鱉丸”、“深海魚油”,最近小敬房間的書桌上除了一堆堆的輔導資料便是這些營養品。“不知道媽媽從哪里看到的消息,說這些東西可以補腦,一下子買了上千元的營養補品,每天都要喝!”小敬告訴記者,“我并不想喝,可是老媽態度非常強硬。她告訴我,此時不喝什么時候喝,考完試之后,你喝不喝我不理你,但是考試前一定要服用這些營養品!”記者了解到,考前讓學生進補的家長不在少數。同時,還有一些家長雖然也對補腦產品的功效持懷疑態度,但他們普遍認為至少算是給自己和孩子買了個心理安慰。
徐老師建議:
我當教師那么多年,還沒有發現哪位學生是靠這些營養品大幅度提升自己的成績的,因此我建議廣大考生和家長,現階段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最重要,可以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多到戶外走走,放松調節情緒。其實在備考期間,家長如果覺得孩子的營養有待加強,也可以在孩子的飲食中多加些魚蝦、牛奶、核桃等補腦食品。
“過度關心”型家長
“模擬考題做了沒有?”“快點吃飯!等一下復習去!”“今天在學校怎么樣?”在我們的周圍,很容易發現這種家長的身影。作為家長的他們總是想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感受到自己的關心,而這種關心除了生活上的照顧外,就是經常掛在嘴邊的詢問、叮囑。家長們總想知道孩子在學校一天過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成績怎么樣……殊不知,孩子在學校里緊張學習了一天,已經非常疲勞和煩躁,再聽到家長的嘮叨,情緒肯定更不好。
徐老師建議:
過度的關心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大的心理負擔,學生會覺得如果考不好就對不起爸爸媽媽的辛苦和關心,在心中總是有種負罪感。其實很多時候,學生需要的不是一個教育者,而是一個傾聽者,特別是在中考復習沖刺階段。當孩子把話說出來,內心的壓力和緊張就能得到一定緩解。要時時注意用開朗、樂觀的情緒影響孩子,吃飯前后,學習的間隙,一家人都可以在一起說說笑話、唱唱歌。良好的家庭氣氛有利于考生情緒的穩定。
“手忙腳亂”型家長
家長何女士最近非常煩惱,自己和先生都是生意人,平時在家里的時間并不長。孩子初一、初二時對他的學習很少詢問,但是眼看兒子不久將參加中考,她心里非常內疚同時也很著急,于是何女士特別想找傳說中那只“佛腳”,臨時抱一抱。由于之前沒有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不了解中考的整體形勢,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幫忙,這兩天就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徐老師建議:
這種家長,其實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溝通。包括和孩子的溝通以及和老師的溝通。建議此類家長首先要找孩子詢問一下目前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當然,這種學習狀況不僅僅是孩子的成績,還包括上課的狀態,比如吃飯的時候可以聊聊,看看孩子的整體狀態如何。同時家長應該犧牲一下自己的時間,多了解一下中考的形勢,并且多陪陪孩子;主動關心中考的資訊和資料;可以到學校向老師咨詢學校的復習計劃和節奏,針對孩子存在的問題,請老師“出招”,幫助找到解決方法。這種做法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漏洞,并及時有效地進行修正、彌補。(南方日報記者:周東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