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便嘗亡國奴滋味
許承構,1920年生。遼寧省遼陽縣人。1932到1936年許承構進入遼陽縣第七兩級小學高小讀書,后又考入馬神廟初級中學讀書。
五年中他嘗到了亡國奴的滋味——
教室里孫中山肖像換成了至圣先師孔子、亞圣先師孟子的畫像;臥薪嘗膽、雪國恥等彩畫和條幅不見了,換之以“日滿一德一心”“大東亞共榮圈”;青天白日旗不見了,換上了五色的偽滿洲國旗;增加了日語課,而且課節很多;中國的字樣不見了,只準提“滿洲國”;在大庭廣眾之前說一聲“我是中國人”即有殺頭之罪;天天唱“天地內有了新滿洲……”;學校增加了日本教師和副校長,中國校長變成了傀儡;中國史換成“滿洲國史”……
重提三位英雄
銘記國難當頭抵抗到底之膽氣
白山黑水間,無數中華兒女揭竿而起,拿起武器,憤而抵抗,浴血奮戰,共赴國難。孤懸關外,缺槍少彈,爬冰臥雪,前仆后繼,書寫了一段感天動地的不屈不撓的民族抗爭史。下面三位英雄可謂家喻戶曉,今天重述他們犧牲的瞬間,勿忘所有奮起抵抗的中華兒女!
趙一曼
(1905—1936)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抗日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見面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這是時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二團政委的趙一曼在犧牲前一刻留下的話。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21歲加入中國中國共產黨。1932年春,化名趙一曼,奔赴東北,以“紅槍白馬女政委”聲名遠揚。
她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活動,而后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于白山黑水之間,“紅槍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
一次激戰中,趙一曼受傷被俘。
負責審訊她的日本軍官大野,為了獲取所需情報,一邊以藥物治療維持趙一曼的生命,一邊軟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戰術”進行逼供,長達九個月!
但無論是對肉體的摧殘還是精神上的折磨,趙一曼崇高的革命氣節和無畏的民族氣概始終讓日寇一無所獲。
在赴刑場的列車上,趙一曼提筆給兒子寫下了遺書。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當日,帶著對兒子的無限深情,趙一曼從容就義,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