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通道幾乎沒有?很“心塞”
晉升空間很小、職業發展渠道不暢是科輔人員面臨的另一困境。科研輔助人員沒有專門的評定標準和程序,一般走的是實驗師到高級實驗師序列——從初級至中級再至副高級的職稱,但是由副高級職稱再升至高級職稱異常困難。
蘇州大學實驗室工作人員郭老師向記者表示,職稱對她和同行們來說很重要也很難,而且“科研輔助人員與科研人員同級職稱相互轉換不對等”。閆大瑋也表示,在安徽農大,科輔人員的職稱競爭非常激烈,且極難轉崗,所以不少科輔人員自嘲是“被遺忘的角落”,由此造成了一些消極情緒。
在調查中,近八成(79.5%)的科輔人員認為職業晉升機會相對較少。大多數的科輔人員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他們以碩士為主,也有部分博士和留學歸國人員。盡管有少部分科輔人員本身愿意選擇工作壓力相對小的安逸環境,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前路渺茫”的感覺讓他們很“心塞”。“大多數科輔人員都是想干事,有科研理想才選擇這個行業的。”閆大瑋說。
自我提升有多難?很“心寒”
沒有別的通道,那全力以赴做科研可不可以?很遺憾,這條路對大部分科輔人員也是行不通的。在許多實驗室,科輔人員不被允許單獨申請課題。還有一些實驗室,科輔人員參與了科研,卻很難在成果署名上得到體現。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方面是有的學校和實驗室沒能給予科輔人員公平的科研待遇,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科輔人員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的問題。然而,對大多數科輔人員來說業務水平提高的機會并不多。
中國科協的調查結果顯示,科輔人員崗位培訓機會少,相對于教師或科研人員,科輔人員缺乏進修和培訓機會。根據調查結果,43.5%的科輔人員反映所在單位沒有針對科研輔助人員的培訓計劃,27.9%的科輔人員從未接受過培訓,僅有28.6%的科輔人員接受過一年一次或兩次以上的培訓。51.8%的科輔人員學習或提高職業技能主要是靠自己摸索或同事幫助,20.9%通過所在部門培訓提高職業技能,僅有14.7%是通過學校組織培訓提高職業技能。
采訪中,蘇州大學的郭老師還提出,科研人員常見的培訓或是出國交流的機會,科輔人員很少有這樣的機會,科輔人員想要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提升自己也是非常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