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兼任”多名課程教師。綦江區供圖 華龍網發
大學畢業之后,她毅然走進了偏遠的山村,成為一名老師。16年來,她教授多門課程,與58位留守兒童建立幫扶對子,還幫助200多名學生得到社會資助,她就是重慶綦江區石角鎮瀛山學校中學英語一級教師黃靜。多年來,黃靜堅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堅守這片美麗的土地,把每一個學生的夢想當成自己的夢想,先后榮獲重慶市“三八紅旗手”、最美鄉村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中國名師聯盟“希望工程園丁獎”等榮譽。
黃靜為學生送去生活用品。綦江區供圖 華龍網發
她是“全能園丁” 扎根山區教授多門課程
2001年,黃靜從重慶師范大學畢業,當身邊的同學都留在城市尋覓工作時,黃靜做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到一個偏僻的鄉村學校當老師。
瀛山學校位于位于綦江區石角鎮白云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一路顛簸才能達到。黃靜住的寢室常年潮濕,一遇到下雨,操場上泥濘不堪,但她并沒有被山區學校種種貧窮面貌嚇倒,而是最終選擇留在瀛山學校,扎根基層、默默奉獻。
學校開設了從學前班至九年級的全部課程,面對這么多的課程量,學校里僅有的26名教師十分吃力,而這其中,55歲以上的就占了12名。在師資力量十分緊缺的情況下,黃靜從最初的專職英語教學,逐漸“兼任”了語文、生物、地理、計算機、美術、音樂、舞蹈等課程,每周平均要上17節課以上,備課、改作業、做練習……繁忙的剛工作常常使她忙活到凌晨。
扎根基層多年,黃靜深知山區的落后來源于文化的落后,如果山區孩子只能閱讀到教科書,那么封閉的大山留住的將不僅僅是孩子們的足跡,還將永遠限制他們的思想和視野。
于是,黃靜毅然決定重新籌建學校的圖書室。2011年6月8日,黃靜在“重慶微生活”上發布了求助信息,并通過新浪微博發起了為留守兒童建立“愛心書屋”的行動,短短的時間內,學校“愛心書屋”就收到愛心書籍1.5萬余冊,《重慶好人》欄目對此還進行了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