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我接著聽,她接著說:“帶回家里,家里都喜歡這個男孩子,都和他關系很好。可是不知為什么,和他戀愛幾年,我們都老大不小了,大家都覺得我們該結婚了,我卻很不想結婚,心里還是想著原來那個男孩子。猶猶豫豫的,不停地問家里人。父母都很堅定,催著我們趕緊結婚,他們怕我還陷在一場無望的感情之中。你知道我 媽媽身體很不好,我是個乖乖女,為了媽媽高興,還是決定結婚了。我相信我媽媽的眼光。再說,那時反正第一個男孩子也已經結婚了。”
我理解,可是然后呢?她接著說:“我們現在也沒有什么特別的不好,只是沒有什么特別的好,只是我心里一直都還在愛著第一個,我的靈魂屬于他。”
我雖然不是婚戀專家,但是我知道,配偶之間是最親密的關系,如果沒有感覺特別的好,就是不好!我心中的想法是如此的強烈和清晰,但是我卻沒有辦法說出來,我封住了自己的嘴。
“那么你努力改善過你的婚姻關系嗎?”我問。“努力過很多年了,沒有用,因為我改變不了他粗獷的風格,他進不到我的心里來。”我點頭表示理解:“你有那么一顆細膩而纏綿的心……”她也點點頭:“他粗獷到連我心里一直愛著別人都不知道……現在我只是想聚焦在孩子的幸福上算了,忘掉我自己的需要,畢竟他是孩子的父親。”
這位朋友,在她描述自己的丈夫時,除了說到他的外表,哪里有一點點自己的觀點?先是別人怎么因為他而羨慕嫉妒,然后是父母喜歡他,再后來是因為孩子,因為他是孩子的父親。那么她的心呢?心是怎么選擇的?心的選擇其實是顯而易見的,當初的不想結婚就是心的選擇!到今天一直愛著別人也是心的選擇!可是,她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她的內心,她沒有這樣的意識和訓練,所以她讓自己內心的聲音淹沒在家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對他們的責任中。她也不知道忘不了第一個人其實不是原因,而是結果,是她和丈夫不和諧的結果!
她其實是一個有品味的女人,因為品味之高,不是所有的帥男人都能進入她的心,都能和她達成靈魂上的默契,都能輕而易舉地“蓋過”那第一個男人。而她的心始終執著于第一個男人,不是因為她沒有努力地去忘記他,而是她半生努力的徒勞結果。一紙文書可以限制或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但是卻不能拴住一個人的心。盡管她的心是分裂的,在親情和愛情之間分裂,但是她絕對不是一個輕浮的女人。恰恰相反,她是一個對愛情非常執著而認真的女人。她也曾為了改善婚姻努力過,盡管失敗了。
她的故事讓我想了好久好久。在后來的交流中,我鼓足勇氣說出了我的看法。她恍然大悟,很感激。我也征得她的同意,希望寫出這個故事。她說:“沒有隱私問題,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中國家庭里恐怕太普遍了,沒有人能對號入座。如果能啟發和幫助別人教育孩子,幫助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很高興。”真是一位善良的朋友。
盡管大半生已經過去,我們總要學著選擇,學著長大。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長大,就不能幫助孩子去學習選擇,那悲劇就可能在下一代身上重現。希望她學著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選擇,不管她是否決定留在這個婚姻里,祝福她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說到選擇,我想起我的題為《“有為”還是“無為”》的博文中提到的一個男孩子。那時我問他喜歡什么書,他答非所問地告訴我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再問,他現出一副迷茫的樣子。這些沒有被給予選擇機會的孩子們啊,從小被填鴨的孩子們啊,選擇對于他們,到底是個啥滋味啊?!
所以,每當瑞來問我問題,我不會直接告訴他答案。我要引導他學會獨立思考,并且聆聽內心的聲音,學會選擇。雖然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和人,但是至少他未來的終身大事,將應該是他的心的選擇。他可以問別人的意見,但是最后,沒有人能夠代替他去選擇他的新娘,也不應該代替他選擇,哪怕是最了解他的伙伴,哪怕是最疼他的父母。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選錯了方向,跑得越快則越遠離幸福。沒有學會選擇的人,哪怕他各方面看起來很順利,只是僥幸罷了。本質上他也還是一個孩子,不是真正的成人。
幸福婚姻的學問真是太高深了。雖然我擁有科學博士的學位,但是在這方面,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有太多太多的功課要做。學著觀察,學著思考,爭取進步。今天我鼓起勇氣,把自己最近的一點點學習體會分享給大家,與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上進,品味,選擇。如果我們家長能夠聚焦在這幾點上面,何愁孩子未來家庭沒有幸福?何愁我們過不了家庭教育的最終檢驗?!而我們自己的婚姻,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越來越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