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9日刊文稱,研究稱,孩子犯錯時“打屁股”,這種對幼兒的體罰,與不遵守約定等問題行為有關,作為管教孩子的手段可能會起反作用。
文章摘編如下: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藤原武男和美國哈佛大學教授Ichiro Kawachi等人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防止虐待和忽視兒童學會的會刊上,發表了上述研究結果。
關于未達到虐待程度的體罰,是否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存在許多爭論。此次的研究結果顯示了體罰與問題行為相關的可能性,受到各界的關注。
研究團隊以日本厚生勞動省用于育兒支援政策等為目標,使用來自“21世紀新生兒縱向調查”的2.9萬人的數據,分析了孩子在3歲半時是否受過打屁股等體罰、以及對其5歲半時的行為有怎樣的影響。
結果顯示,3歲半時被監護人體罰過的孩子,與沒被體罰過的孩子相比,在5歲半時“不聽話”的幾率是其約1.6倍,“不遵守約定”的幾率是其約1.5倍,發生問題行為的幾率更高。體罰越是頻繁,發生問題行為的幾率越高。分析為消除家庭環境和本人性格的影響,進行了統計學上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