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添了一個孩子,但李敏覺得在經濟上影響并不大。兩個孩子都是女孩兒,當初留做收藏的老大的衣服都拿出來給老二穿上了,朋友們送的衣服也都穿不完,玩具也都是現成的,幾乎不需要另買,“現在還基本都是母乳,將來也打算盡量母乳喂養到兩歲,目前就是多了一個尿不濕的費用。”李敏自己核算了一下,將來也就是多一個孩子的教育經費,“這些投入,我覺得如果孩子的父母雙方都有工作,經濟上是能承受這點負擔的。”
李敏在大學工作,她告訴記者,周圍有很多人想要二孩,最主要的顧慮就是沒人幫忙帶。“像我們年近四十,經濟上有一定的積累,很多同事、朋友不敢要老二,不是經濟問題,都是因為沒人給帶。”從研究生畢業,奮斗了十多年,李敏在單位也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是相關科室的負責人。她的產假才休了三個多月,領導就已經打電話催她上班。作為單位的老員工,她也能理解領導的心情,畢竟工作確實緊張,少了一個人,其他同事就得付出更多。“其實按政策,還有一個三個月的彈性假,我們單位沒人能休到,我也不敢跟領導提啊。”
雖然家里、單位有各種累和難,但李敏仍然認為,要二孩特別值,“孩子要了就沒有后悔的”,但她也希望國家如果鼓勵要二孩,應該再出臺更多的配套政策,她特別羨慕有些國家的女性能夠享受3年產假,“在128天產假和3年產假之間能不能有一個彈性規定,由員工和單位協商。這樣也能解放老人,也有利于減少北京的常住人口啊。如果能保留職位,或者說能保留工作機會,3年沒有工資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