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媽媽處理孩子常見的幾件小事的做法:
1.孩子丟三落四怎么辦?
德國媽媽三不: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2.孩子不好好吃飯,怎么辦?
德國媽媽的饑餓教育:不好好吃飯,就得挨餓!
3.小孩搶玩具,怎么辦?
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別玩!教會孩子,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
4.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說定時間,絕不妥協!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
5.我的孩子戀愛了,怎么辦?
德國媽媽尊重孩子的愛情,因為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德國媽媽的育兒理念
一、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立性
讓孩子成為獨立、完整的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夢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
二、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關于親子教育,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否則就無權要求孩子這樣去做。
三、一定要尊重孩子,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成長。望子成龍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然而許多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分場合地教訓孩子,全然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是否受到傷害。
四、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煉
和其他國家的孩子相比,德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強。德國的父母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難營是他們的法寶之一——讓孩子參加一些近乎殘酷的訓練活動。或許你會覺得這么做很殘忍,德國父母卻認為這是對孩子的愛。因為,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懂得堅強。
五、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
如何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許多父母的做法是不斷地說教,但是聰明的德國父母會為孩子立下規矩,從小讓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他們會和孩子協商,制訂一些規則,并且要求孩子遵守這些規則。
六、放養優于圈養,讓孩子有個廣闊生長空間
這個不行、那個不準,怎么教出好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并且必然成為一棵大樹。而在長成大樹的過程中,園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好性格與好習慣、給予孩子鼓勵、培養孩子的自我及主動爭取表現的精神等。
七、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德國人富有,但是絕對不奢侈,所以德國每年的平均消費都不會很高,這主要得益于德國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在這樣的教育下,德國孩子從小就養成了非常好的理財習慣:不亂花零用錢、隨時去銀行存錢,即便玩游戲的時候也很節省。
德國媽媽崗位的十條行為準則
鐵規則1:孩子有十個缺點,父母要為其中五個負責;
鐵規則2:告訴孩子:跌倒了,自己站起來;
鐵規則3:教養孩子,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鐵規則4:不要多幫孩子做,而是多讓孩子做;
鐵規則5:讓孩子在碰撞中成長,而不是在呵護中長大;
鐵規則6:不以自己的經驗,取代孩子的感受;
鐵規則7:學習愛與被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鐵規則8:學習如何爭辯,是成長的第一步;
鐵規則9:不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暴力的種子;
鐵規則10:教育孩子,社會沒有絕對公平,只有規則與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