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北大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公布對北大新生的普查結果,是為了引起對教育的反思。但站在大學立場,空泛地指責基礎教育,而忽視大學責任,并不利于解決問題,而且,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從自己做起,審視自身的作為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這是改善教育最基礎的力量。
---------------------------------------------------------------
@無邊無際:反觀現在的社會,一方面,清華、北大越來越和農村家庭學子無緣,另一方面,清北學子的成長環境越來越優越,導致缺乏對生存渴望的鍛煉。如果是這樣,我們可以作出相反的推定,越是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越不會患空心病。上世紀美國六七十年代所謂“垮掉的一代”,同樣具有類似特征,成長環境太優越,只能在大麻中找到意義。中國也可能再現美國的某種現象。所謂空心病,一句話概括就是:活得膩歪了,不知道為什么活著。
@我和我的病友日記:我想對質疑這篇文章的同學說,恭喜你們。因為,他們首先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和一個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況。同時,作為一名因為多重方面失敗而承受過重壓的價值觀缺失者,我對文章中提到的內容有切身感受。心理教育不容忽視,祝大家每一天都健康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