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關注到一種現象,在教育系統連年減負指令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知識點少了,考試少了,作業少了,但學生課業負擔卻從課內轉向了課外,家長帶著孩子從小參加各式各樣打著“思維訓練”“培優”等名號的培訓班。來來回回的奔波、坐立不安的神態,折射出家長們深深的教育焦慮。
此外,老師們也經常很細致地為家長布置“作業”:從聽寫語文生字、練習英語會話到給小朋友擺小棍理解數學算式,都明確告知家長“需要您的參與”。有地方還出現了學生家長輪流替代老師進行監考、自習課值班的情況。不少家長表示“很受折磨”。
明知孩子不一定快樂,明知金錢和精力的付出未必能有相應的回報,為何還甘愿被裹挾前行?第28期“議事廳”,記者采訪多位教育界人士,試圖探尋如何建立健康的家校關系,又如何讓家長擺脫“高壓教育”的應試焦慮,多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和成長的空間。
漫畫: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