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學生負擔和緩解家長焦慮,就是要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和信心。”洪明說,當學生大多因興趣而學,更加積極主動,家長也就不會那么焦慮了。
借助科技手段的進步,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
2016年高考結束當天,一場特殊的高考答卷工作在百度公司進行。全國上百名教師匯聚于此,根據真題完成答案,所有考生可根據這份答案,在線估分,并且能了解自己在在線的幾百萬名考生當中所處的位次,為即將進行的志愿填報做參考。
“高考后第一時間考生便能及時地獲取參考答案,評估名次,在出分報考前為志愿填報提供客觀、科學的數據支持。有效避免了以往‘蒙著報’‘試著報’的狀況,這是互聯網為現代教育帶來的改變。”黑龍江省實驗中學校長于學書說。
這個場景描述的,正是技術對于高考志愿填報流程帶來的變化。不僅如此,在教、學、評、測等流程,技術的變革,尤其是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著今天的教學模式,而這也為減負這樣的教育頑疾的解決,提供了新的可能。
傳統的課堂,老師們需要通過讓同學們舉手,或者通過看孩子的表情、眼神來了解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點是否掌握,但基于新技術支撐的課堂,老師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隨時掌握,一目了然。猿題庫聯合創始人李鑫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需要老師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積累教學經驗,知道哪個知識點學生更不容易掌握,然后憑借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工作。這種經驗,正是一種數據的積累。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年輕的教師也可在短時期內獲得類似‘經驗’,從而讓教學變得更有的放矢,更因材施教,這是為學生和老師同時‘減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