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明解釋,換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同樣聽老師講課,在有的學生看來,太過簡單,吃不飽,可在另外一部分學生看來,則過難,不好理解,久而久之會成為壓力,甚至負擔。這就需要在看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優化。
“首先要從課堂突破。就教學系統來說,課堂是學生學習行為發生的最重要的場所,要讓學生學習新知的第一時間就沒有過重負擔,是實現有效減負的突破口。”對此,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王健敏教授曾指出,要深化學習方式變革。教學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型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研究學生學習的規律,是探尋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學習系統的根本。
高明的老師,往往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計學習活動,以核心知識的、簡明的“學習設計”來促成有意義學習的發生,當學習變得有意義,負擔的概念自然而然也就淡化了。
通過評價方式的改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關于減負,有一個概念深入人心,即從“他主”學習提升為“自主”學習,從“為他人學”到“為自己學”。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上付出的時間變得更有效率、更有價值。對此,石家莊一中教師呂學功分析,其中的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