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孝經、唱班歌、誦班訓、為老師敬茶……6月13日上午,一幕幕古典味十足的儀式,在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第二期第三次課程《<孝經>與成功人生》的課堂上上演。清華大學的楊汝清老師,用傳統典故向來自全國的70多名知名閩商“創二代”們生動地闡述了中國的孝道文化,“孝”不僅要從孝敬父母還要感恩天下,它是一個人道德的基石。
據了解,這批“創二代”學員都是知名閩商的孩子,平均27歲,基本是大學本科學歷,且有三分之一有海外留學背景,所學專業以經濟管理類為主。
政府牽頭
助力民營企業“代際傳承”
作為廈門市的中心區之一,思明區地處海西總部經濟核心區,集聚了大批閩商優質企業總部,民營企業數量占全區企業總量的90%。因此,這批民營企業的健康傳承與永續發展,直接關系到思明區乃至廈門經濟的發展后勁。
在深入企業調研時,思明區政府發現,“代際傳承”成為民營企業家的心頭大事。民營企業在“代際傳承”中存在三個困惑,民營企業家們怕“創二代”接不好班;“創二代”們困惑于接班還是不接班;社會則擔憂民營企業能否順利轉型,持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
為了解決這三個困惑,更好地助推民營企業順利完成“代際傳承”和轉型升級,自2013年5月起,廈門市思明區先后從當地的重點民企中挑選出98名“創二代”舉辦了兩期“中國夢——走進創業的新起點”培訓班。
“我們想培養一支卓越的企業家人才隊伍,喚起新生代閩商的家國情懷,在推動經濟增長、引領企業創新、促進社會就業等方面發揮生力軍作用。”思明區政府區長黃喬生在培訓班開班儀式上曾說道。
思明區政府辦主任、培訓班班主任尤小波認為,企業家的素質和境界是一個企業能否實現永續經營的關鍵。“我們不是要培養職業經理人,而是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有責任有擔當的民族企業家。”相比培養人才來說,該系列培訓班更看重培養他們“成人”。“對于民營企業家來說,教育好他們的孩子比獎勵他們幾十萬還要高興。”
有專家分析認為,在社會轉型時期,一些從小衣食無憂的企業家的子女,很容易自我膨脹,認為“金錢萬能”,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從而被冠以“富二代”“土豪”的標簽。因此,改善第二代年輕企業家的形象一定要注重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
文化安身
搭建“創二代”成長平臺
培訓班紀律嚴明,按照班規,對遲到、請假的學員要進行明確處罰,缺勤超過兩天時間將給予警告處分,超過四天便被處以退學。
新城集團董事助理許嘉峻認為,嚴厲的班規班紀是十分必要的,與上代創業者相比,我們這一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創業資金充足,名校教育背景,但經歷少,缺乏必要的沉淀和磨礪。“借助這種嚴格的班級制度,我們會更加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這對于個人成長和企業管理都是有益的。”
除了嚴格的班級管理紀律,培訓班在課程設計上也是煞費苦心。培訓班班主任尤小波介紹說,培訓班定位于“培養未來民族企業家”,將傳統文化與商業智慧融會貫通,圍繞“文化安身”“商業立命”“責任成業”三方面內容授課。尤其在“文化安身”方面,“我們從高校請來國學大師,打造一批國學精品課程來幫助學員提升人文素養。”除了課堂上課以外,還有素質拓展、公益行動等課外活動,以此增進學員們之間的了解,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談起上培訓班的感受,培訓班班長、廈門源昌凱賓斯基大酒店執行董事侯秀榮說:“這個培訓班與自己以往參加過的很多培訓班不太一樣,它開設了很多國學課程,更注重學員個體心靈的修養,而不是直接教學員怎樣創業致富。”
據介紹,培訓班課程設計一直在圍繞感恩之心、羞恥之心、敬畏之心、勇于改過之心的“四心”做文章。尤小波認為,培訓班優質的課程內容對學員的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它為‘創二代’提供了一個學習提升的平臺、宣傳企業形象的舞臺、抱團發展競爭合作的擂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