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要到了,每個學校要做主題墻板報慶祝五一,那么學校五一主題墻寫什么內容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一的來歷,可以作為參考。
(一)勞動節成立的標志性事件及其意義
“五一勞動節”來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全球性工人抗爭運動,標志性事件為1889年7月,以恩格斯為代表的第二國際,在法國巴黎舉行工人代表大會。會議決定在1890年5月1日將舉行國際勞動者工人游行活動,并在會議上決定每年的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在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熱切考慮到工人階層的利益,于1949年12月將5月1日確定為中國勞動節,正式編入全國假期。
因此,“五一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或者“國際示威游行日”。其主要精神在于讓工人階層擺脫干活時間冗長、工作環境惡劣、待遇低下、精神身體雙重折磨的惡劣處境。勞動者通過自主斗爭,不屈階層壓制,用頑強抗爭精神,爭取到了合法權益。這是人類文明歷史上民主的歷史性進步。
(二)事件發展歷程
整個事件標志性活動為1985年的美國芝加哥,在那里,總計35萬名工人示威者開展了第一次自發自主性的罷工示威游行活動。工人們拒絕冗長的工作時間,拒絕惡劣的工作環境,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并要求合理改善勞動條件。
早在1856年,美國淘金者勞動力緊缺,鑒于艱苦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狀態,他們通過抗議和斗爭形式成功獲得了八小時工作制。這是最早期的八小時工作制的由來。
19世紀60年代,美國工人明確提出了八小時工作制的要求。
1866年8月,美國全國勞工同盟成立代表大會在巴爾的摩舉行,同盟主席威廉·西溫斯領導了全國范圍內的爭取八小時工作制運動。這一運動得到了全美工人的支持,并得到了第一國際的關注和指導。
1868年6月,美國國會制定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八小時工作制的聯邦法律,八小時工作制將適用于政府工作人員。
1878年被美國聯邦政府取消,在此之前八小時工作制在實際中并沒有得執行,仿若一紙空文。
80年代后,八小時工作制的斗爭成為了美國工人運動的中心。
1982年-1984年,美國工人運動通過不懈地斗爭,美國國會終于在1884年通過并實行8小時工作制,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周一確定為美國勞動節,這也是為何到今天美國的勞動節與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同的起因。
1884年12月,美國勞聯正式提出了從1886年5月1日起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的斗爭要求,并開始領導全美的工人運動爭取這一權利。
1886年工人斗爭和負面情緒達到了最高潮,5月1日,全美發生了35萬工人參與的大罷工。在芝加哥游行活動中,一顆不知名的炸彈導致當地警方開槍鎮壓,死傷眾多,這就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干草市廣場慘案”。隨之美國政府制造冤獄,逮捕并殺害工人領袖。這一事件之后,全球震驚,包括英國、德國、荷蘭等許多歐洲國家都參與到營救工人領袖的活動中來,對美國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壓力。最終近二十萬美國工人獲得了八小時工作日,井且大多數工業部門的工人勞動時間縮短了一小時。
這是一場全球性工人運動的導火線。繼美國之后,為了響應這次活動,世界各地80多個國家相繼開展了工人運動。讓人們充分了解到了工人階層水深火熱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極大程度上爭取到了工人階層應得的利益和尊重,是一個階層的勝利。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會議通過決議,規定1890年5月1日國際勞動者舉行游行,并決定把5月1日這一天定為國際勞動節。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
(三)五一勞動節在中國的表現和影響
五一國際勞動節已經成為我國的法定節假日,原假期為7天,現在調整為3天。由于社會的快速進步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勞動法已經從各方面開始保障人們的權益。人們已經不需要在這一天來表達自己的困苦生活和工作狀態了,對現代人來說,五一勞動節更多的是思考去哪里玩或者度假休息,已然是一個放松的節假日了。
感謝先輩的不懈努力,也希望我們可以謹記先輩的頑強精神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