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浙江大學新增審批本科專業1個,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0個。這些新增專業基本都會出現在今年的招考名錄中。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審批的生物醫學本科專業,為浙江大學在國內首創。
實際上,生物醫學為教育部和浙大現有專業目錄中已有專業,這次是審批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于2011年獲批建設國家試點學院,2012年與香港大學同期在亞洲首次設立該專業,采用3+1國際化培養模式,目標是培養適應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的生物醫學領域的復合型人才。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創辦的專業
“2012年設立生物醫學專業的時候,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當時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今年新審批的是生物醫學(100102TKH),TK是特控的意思,是指國家對這一專業審批嚴格控制,而H指合作辦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說。
這一專業,可以說是歐陽宏偉和浙大基礎醫學院一群年輕歸國教授們創辦的。
今年47歲的歐陽宏偉,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畢業后做了一名骨科醫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7年后,覺得不夠‘好玩’”,所以,他去新加坡國立大學讀了博士。
“我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念臨床醫學,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念組織工程學博士(屬于生物醫學工程范疇,交叉學科),交叉背景幫助我很多,這也是我后來喜歡學科交叉思維,無論研究,還是教育。”歐陽宏偉說。
2006年,機緣巧合,他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當時是最年輕的醫學教授。“我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優秀的骨科醫生,能治好劉翔、姚明的疾病,后來我發現,教育會比研究更有貢獻。去實現一個教育夢想,是目前來說我的人生里最重要的事。”
于是,2011年,時任浙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的歐陽宏偉,決定籌辦生物醫學專業,并于2012年開始招生。
“當時這個專業是在基礎醫學院下面的。之所以找愛丁堡大學合作,是因為他們是世界醫學的起源,由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培養的醫學教育家創辦了美國五個常春藤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達特茅斯大學)的醫學院,同時,是達爾文的母校,多利羊(世界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的故鄉。”歐陽宏偉說。愛丁堡大學求學或執教的師生影響人類很多重要的生物醫學進程,如:將清潔消毒引入外科手術的李斯特、將氯仿用于手術麻醉的辛普森、定義白血病的本內特,以及發明試管嬰兒技術的愛德華茲。連接生物學與醫學的跨學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