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走了一萬步嗎?”這是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校園里,學生們最近常見的對話。這源于廣外體育部開發了一套“課外鍛煉管理系統”,這是被稱為“一個為了讓大家走出宿舍而煞費苦心的小程序”,于4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通過這套系統,廣外對考核學生戶外運動提出了新要求:每周鍛煉需要達標五次;每天的達標標準為,當天步數要達到10000步以上,或者當天在安裝有藍牙發射器的體育場館鍛煉不少于40分鐘。沒有完成者,將扣除體育成績的10%。
生活在校園里,每天走一萬步,一些學生認為這是件極難的事,有人說想搖晃手機來過關。在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下滑趨勢的背景下,如何喚起學生主動鍛煉的熱情,是一個綜合性工程。廣外體育系副主任丘樂威教授對記者說,這套系統并非是要強迫學生去做戶外運動,而是要在校園形成熱愛運動的氛圍。
初衷:鼓勵學生別宅著
玩了一晚上手游,廣外的學生郭平(化名)意猶未盡,想再玩下去,但這樣的話明早的課就沒法上了。他在一個“代課微信群“發布了上課時間、地點,表明愿意出40元找人代上課。這種生活對他而言,已是常態。當別的同學中午回到宿舍,那才是郭平起床的時間。上了兩年大學,郭平感覺反應能力不如以前,別人說的話要重復一遍才能聽清楚,常常背疼胃痛,這都是晝夜顛倒、吃飯不規律導致的。
很多學生存在同樣問題,去年8月發布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現下降趨勢。早些年教育部發布的30年來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變化情況也表明,大學生在爆發力、耐力、力量等項目的表現不如中學生,這源于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自主性不強。
廣外推出的“課外鍛煉管理系統”所針對的,就是郭平這類宅男群體,讓他們從宿舍走出來。系統通過數據采集來完成對大一大二學生課外運動的考核。學生一天的步數會上傳到后臺統計,一萬步以上則當天達標。從4月2日到4月10日的統計情況來看,這套系統已經由1.1萬名用戶,單日訪問最高人數為0.9萬人,累計采訪用戶運動數據近12萬條。
為了不把戶外運動局限在走路或者跑步,學生當天在安裝有藍牙發射器的體育場館鍛煉不少于40分鐘也可以達標,廣外在體育館、籃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場所安裝了簽到點。學生通過手機簽到后,40分鐘后再簽出,可以代替一天一萬步的要求,完成當天的考核。
對于一天一萬步的標準,廣外體育部表示,他們對一小時慢步走做了實驗,一小時漫步走,基本在5000步左右。他們還找了學生分兩批做了調研,第一批調取了各學院共30名學生過去一個月微信運動的步數,發現學生平均步數每天在8300步左右。第二批找了20名學生做了一周的步數監控,觀察學生每天具體活動和步數的關系。而鍛煉不少于40分鐘的標準,則是根據教育部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除去了學生往返運動場所的時間(約20分鐘)制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