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二
家庭教育 比改作業還難
喬新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共享這個概念,也出現了很多變形、奇怪的現象。老師上課、批改作業本來理所應當,但忽然就轉嫁給了家長。
家長批改家庭作業,意味著家長做了原本老師做的事情,這會導致一系列的后果。首先,家長有能力批改還好,沒有能力怎么辦?其次,這可能導致身份上的歧視,教育程度更高的家長可以輕松完成,或者經濟條件好的家長可以請家教來做,但教育程度不高、經濟條件不好的家長怎么辦?我們正在從一個身份社會轉向契約社會,但家長批改作業的做法,可能導致孩子受到身份歧視。第三,這其實也是一種職責的錯位,有個段子說現在的商人都在看書,像教授一樣,教授反而夾著公文包來去匆匆,像個商人,雖是段子,但也不是沒有這樣的現象。
有意思的是,不少家長其實贊同這樣的做法,包括此前,也有許多家長對教育部門發布的“小學生不留家庭作業”等規定不理解,覺得不留作業就是放羊,學校、家長就應該嚴格敦促孩子的學習。
這樣的理解有它的原因,但也有錯位之處。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當然責任重大,應該對孩子負責。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事情,而是家庭、學校、社會等全方位的,其中家庭尤其重要。但是不是家長就要陪孩子寫作業、批改作業呢?這或許正是認識錯位的地方。
父母對孩子有非常重要的教育責任,但這個教育責任表現在哪里呢?我覺得有五個方面不能忽視。第一,家長要嚴格自律、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搓麻將、游戲人生,要求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這可能嗎?第二,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包括可口的飯菜、一定的物質條件等,當好孩子的后勤部長。第三,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不能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是要鼓勵、激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處理自己能處理的問題。不少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但生活上卻過度寬容,含在嘴里怕化了,這顯然是不理性的。第四,保護好孩子的安全,這是家長的天職,也是法定的義務。有的家長光顧自己玩,在大馬路上都不管孩子,結果導致孩子受傷,這顯然是沒盡到義務。第五,學會和老師溝通,這個溝通不是一切都聽老師的,而是及時、有效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保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銜接暢通。
可能有人覺得這些只是家長一般性的義務,不是教育,這樣的理解就過于片面和狹隘了。教育的含義非常廣泛,包括所有的教化、培育行為。但很多人把學校的教育理解成教育的全部,覺得家庭教育就是延續學校的教育就好了,敦促孩子在家學習、寫作業,就是家庭教育。
實際上,這里有兩個值得重視的問題,第一,學校教育沒那么狹隘,古人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學習知識、寫作業,充其量就是授業,遠遠不是學校教育的全部。這也是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學校只重視知識教育,往往把傳道和解惑的責任推給了家長,這其實是不恰當的。第二,家庭教育的責任更大,但方式也更多樣,它不是學習知識那種方式,更多是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一個孩子的教養、人格等。這對家長的要求非常高,遠不是陪寫作業、批改作業這么簡單。
●主持人說
君子之遠其子
《論語》里,孔鯉兩次過庭碰見孔子,孔子問了兩個問題,“學詩乎”“學禮乎”,孔子的弟子陳亢看見了,問孔鯉,孔子有什么密授絕傳,孔鯉如實回答,陳亢說,“聞詩、聞禮、聞君子之遠其子”。
這個故事后來在《顏氏家訓》中演化成“君子不親教其子”,不是因為父子之間容易縱容,而是因為許多內容是不適合父子相授的,“《詩》有諷刺之辭,《禮》有嫌疑之誡,《書》有悖亂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譏……”換成現在的話,教育中難免有些父子、母子之間難以啟齒的內容,與其尷尬,不如避嫌,由老師來教,才比較合適。
孔子和顏之推,他們相隔千年,但在教子的方式上卻有志一同。雖然他們的方法未必適合現代教育,但也不妨借鑒,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負其責、各得其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