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底蘊深厚,這是實至名歸啊”
實際上,于在泉從原單位退休的收入并不少,完全可以過著自在的生活,到東大當保安這份新的工作,使于在泉成了東大的一份子,這讓沒有上過大學的他感到特別的興奮。
提及東大,于在泉笑著說:“東南底蘊深厚,我平時出門的時候看到東大的東西就蠻開心的,橋頭堡那邊的‘紅旗’就有東南大學設計的,雨花臺紀念館也是楊廷寶先生設計的,齊康教授完成的,生態文明教育館是齊康院士設計的,......”對于東大的優秀建筑作品,于在泉如數家珍。
不僅于此,出現“東南”二字的名詩名篇,于在泉也特別留意。說到此處,他語調上揚,列舉幾首。或是他最近剛剛背下的《滕王閣序》,“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或是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抑或是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心系東大,他也會撰詩謳歌。于在泉曾以東大為核心,以地名相串寫下一首四言詩:
欲尋學府,進香河畔。
鼓樓鐘聲,唱經抑揚。
沙塘融暖,丹鳳朝陽。
六朝松贊,梅庵昱巷。
四牌樓下,門出成賢。
遠眺北極,后湖蕩漾。
蓁巷凄凄,碑亭滄桑。
延齡百年,止于至善。
雖然只是短短六十字,但于在泉也是字字斟酌。進香河、丹鳳街、四牌樓、成賢街、碑亭巷等等地點景色,與“止于至善”的校訓自然融合,展現東大人文氛圍。說到“沙塘融暖”四字,他特別解釋道,沙塘園原是學生吃飯的地方,附近的保衛處樓上也可以曬被子。吃飯暖和,曬被子暖和,再聯想起杜甫“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詩句,便得到此四字。
誠樸雄偉,氣韻瑯瑯。在東南文風的浸潤下,于在泉將詩意融入生活。在四牌樓二號的日子里,他隨手捻來便是伴著詩詞的光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