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 從玩游戲到思考行業發展
說起打游戲,不少年輕人都熱血沸騰,但要想把它變成“敲開”大學之門的利器,還得過家長這一關。許榕根的父母比較開明,“他們一開始都比較支持我的選擇。”他認為,“如果能用自己的興趣來完成大學夢,還是一件挺不錯的事。”
吳志鵬卻沒有那么“幸運”。在聽到“打游戲”能上大學這個消息時,他的父親滿臉疑惑,幾次三番到學校咨詢老師,才知道電競與打游戲并不能直接畫上等號。而早在2010年,吳志鵬就注意到了游戲戰術和數據分析師這一行業。“通過分析游戲雙方的各自數據以及在對戰中所采用的戰術,更考驗一個人縱觀全局的能力,頗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感覺。”從那時起,吳志鵬心里就埋下了一顆電競的種子,現在這顆種子也將發芽、開花。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電競輔導課程的學習,四位考生都有不同的收獲,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許榕根也愛王者榮耀。從沉迷游戲到鉆研游戲,在這大半年的時間里,許榕根坦言,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不只從游戲本身來獲得快感,而是學會從游戲設計、行業等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校方: 電競不等于打游戲 職業道路并不窄
記者了解到,該校引入第三方校外專業的教育機構,為校內高考生開設電競藝考方向的課程輔導。據該機構負責藝考的教師喬港介紹,打游戲是相對于普通玩家來說的,缺乏實際意義,類似于一種娛樂消遣;電子競技是相對于職業選手來說的,是一種對抗競技,比賽勝利可以為戰隊、俱樂部、甚至國家贏得榮譽,類似于奧運會上獲得獎牌。
喬港介紹,電競藝考涉及電子競技發展史、電子競技產業分析、電競心理學、電競邏輯學、電競影視學等專業課程,學生未來可從事電競數據分析師、 電競賽事策劃組織與運營、電競賽事內容制作傳播、電競賽事分析解說等職業。“教育內容非常豐富,未來職業道路也并非很狹窄。”
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工作人員介紹,專業核心課程也有十幾門,并不是說上了大學只是玩游戲。該學院還有用戶體驗分析和交互設計與運營方向兩個電競專業,分別是培養游戲用戶研究、用戶體驗大數據分析和動畫原圖制作等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