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還原
再聽老師講一堂語文課
4月8日是李振山的生日,他的學生鄭金銘、蔣占峰、李觀虎等人商議聚一聚,一起看望老師,蘇州、新鄉、鄭州等地的20多位學生得知消息都趕到老師家中,并把他接到附近的尚莊小學,重溫上學的感覺。這些已經畢業三四十年的學生們逐個向李振山匯報自己的發展狀況,并提議請李老師再為大家講講課。
“起立、老師好、坐下……”一聲聲口令,一幕幕回憶,看著鬢發蒼白的老師,座位上的學生們已是熱淚盈眶。
李振山老人由于患了“惡疾”,板書已經不能書寫自如,但他面對學生,堅持站在講臺上,用顫巍巍的右手板書蘇軾的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談到當天講課的情形,李振山臉龐紅潤面露笑容。“很痛快,很美,想起了當班主任的時候。”老人說,教學要有愛心、耐心和信心,對落后學生要發現優點,善于轉化,不能放棄。
“難忘師恩”是所有學生的心里話。一位學生在李老師病床前自責地說:“我與李老師的距離有多遠?僅有一個小時的路程而已,我卻多年未見老師。”
鄭金銘說,當得知李老師患病后,他連夜乘高鐵回到鄭州,望著病榻上的恩師,他感慨萬千:“夜半忽聞君恙重,百感交集涕淚橫。只恨弟子非圣手,佑我恩師得康寧。中年常憶當年景,櫻桃樹下話平生。白發不負少年志,千古悠悠不了情。”
“樹正氣、走正路、干大事”是李振山對莘莘學子的諄諄教誨,“有理想、有良知、有傲骨”是他對農家娃的萬千叮囑。鄭金銘表示,老師的這些話語讓他受益終身。至今,鄭金銘仍清晰地記得,自己到部隊當兵后,李老師還給自己郵寄書籍……
學生心聲
跟老師說說心里話
4月10日,陳燦玲抱著鮮花去看望李振山老師,以彌補自己沒能參加“聽課”的遺憾。陳燦玲已是新密二高的校領導了,在老師面前,她畢恭畢敬像學生時一樣。
“李老師是清貧的,也是富有的,他淵博的知識、精彩的授課、積極的態度和對學生的關愛,是我們永遠的印象。”陳燦玲說,李振山老師對她以后走上講臺奠定了思想基礎。
牛廣民是李振山在1978年教的學生,多年來他堅持在每年老師生日時都上門看望。“我上學時屬于落后學生,有的老師不喜歡我,但李老師不一樣,經常鼓勵我。有一次我的作文受到他在班上表揚,這讓我觸動很深,永遠感恩并銘記在心,培養了我遇事不氣餒的性格。”
今年68歲的中牟學生薛老闖說,李老師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非常關心和愛護,1962年生活很困難,有的學生就休學了,李老師到學生家里家訪,說服家長讓學生重返校園繼續學習。但很多人家里窮,李老師就給學生墊付學雜費和筆墨等學習用品,他舍不得一個學生輟學,他的行為感動了全校師生。“最使我感動的是,我腳上長瘡無法走路時,李老師背著我來回接送,我家離學校有三里路,老師您辛苦了!”
網聚觀點
有德之師才能教出好學生
@佛子厚土:淚目,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重教,有德之師才能教出這樣的好學生。
大河網友“城南舊巷”:看到老人家流淚,淚水真的是再也忍不住了。老師已經變老了,學生們年輕的容顏也已不在,但是老師用粉筆板書,為同學們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們起立向老師問好的畫面將永遠定格。感恩,感動,感謝。
@victoriamei:人民的教師,辛苦于學生的講臺!任何時候人顏雖已老,可老師的字跡永遠不會改變!愿我們的老師身體健康!
今日頭條網友“花生日記”:這是一種情懷,老師和學生都付出和收獲了莫大的情懷,對于他們來說是幸運的。(大河網孫華峰 王君杰 祝傳鵬 何心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