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困難孩子買琴
免費給孩子上課
從15歲開始踏上教師崗位,在教育部門工作了45年后,1996年,張連友老人退休了。因為周圍的親友和同事都知道他彈得一手好琴,所以在有人詢問他能不能抽空輔導一下自家孩子學琴時,張連友老人同意了。
除了輔導親友的孩子,退休后張連友開始擔任東升社區東昌支部書記,在工作的時候,他了解到附近有一戶人家生活很困難,家里有一個7歲的孩子,孩子奶奶患尿毒癥,一周需要進行三次透析,父親因為骨折不能出去工作,全家只能靠孩子母親一人打工維持生計。張連友在和孩子家長一次溝通中,偶然得知孩子有想學樂器的愿望,可是在一家人生活都不能保障的前提下,根本沒有條件給孩子上樂器學習班,更別說花錢給孩子買琴了,學音樂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奢侈”行為。
聯想起自己幼時的情況,張連友覺得不能讓孩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寬裕,就喪失了學習音樂的機會,于是他當即掏了1000元錢買了一臺電子琴給孩子送去,并開始免費定期給孩子上課。
積水深達半米
老人推車去上課
有了這個開頭,張連友義務輔導困難家庭孩子的事業就開始了,有的是他自己發現的,有的是慕名而來的,只要是想學樂器,張連友都愿意上門去教。
一次,幾名住在丹東四道溝附近的家長找到張連友,想讓孩子跟著他學琴,四道溝距離張連友家幾乎橫跨了大半個城市,因為擔心孩子們去他那路上不安全,張連友老人便提出自己過去教。
當時他已年逾六旬,因為學琴得是一對一輔導,張連友便把那附近的孩子課程編在同一天內,到了授課的日子,大清早他就騎車出發,中午有家長過意不去要留他吃飯,他一律推脫說自己有事,不能留下,實際上由于路途太遠,他根本來不及回家吃飯,只能在附近對付吃兩口,下午再去教另一個孩子。
張連友一堅持就是好幾年,無論盛夏嚴冬從沒耽誤過一堂課,如果冬天下雪路滑不好走,天不亮張連友就得從家出發;一次夏天暴雨,有的地方積水深達半米多,張連友騎著那輛小電動車過橋時車熄了火,為了不耽誤課,他就冒著大雨下車推著走了將近一個小時。
張連友的辛苦沒有白費,跟他學習的幾個孩子在樂器考級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怕傷孩子自尊心
收的學費給孩子買文具
張連友從一開始輔導孩子學琴就表明不收錢,可是看著他那么大年紀耗費精力授課不說,還經常得風里來雨里去地奔波,很多家長覺得過意不去,給他錢他不收,家長便逢年過節時給老人送各種各樣的東西,張連友每次都拒絕,但是家長卻堅持要送,還有的孩子家里實在沒有別的,快過年的時候便背著家里的大公雞給張老師送去。
沒辦法,老人為了讓家長安心,也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張連友對家長表示只給30元學費就夠了。但轉過頭,他又用送文具等方式,買了東西送還給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