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在備戰(zhàn)的過程中遇到過什么麻煩嗎?
宋彪:從2016年到2017年為了準備比賽,兩個暑假我都沒有回家,挺想爸爸媽媽的。看到其他同學放假休息,我也有一點羨慕。但是比這些更麻煩的是,在老師當時拿來的一些過往比賽試題中有我還沒學到的知識點。我只能一邊實操訓練一邊自學理論,有時候不明白了就問老師、上網(wǎng)查。在我練習彎管的時候,學校特意新引進的設備執(zhí)行國際標準、精度很高,國內(nèi)沒多少人會用,更對參數(shù)知之甚少。最后還是老師幫我找到企業(yè)專業(yè)人員進行培訓,才及時化解了難題。
北青報:你都怎么訓練?
宋彪:一有空,我就待在學校車間。比賽涉及的每一個項目我都要反復練習。特別是焊接,我每天都要練習,要培養(yǎng)肌肉記憶。但每次時間又不能太長,超過一兩個小時,肌肉疲勞動作就會變形,也會損害肌肉記憶。
2016年的暑假,我第一次接觸焊接,由于沒有經(jīng)驗只帶了面罩,輻射光輻射到了衣領露出的脖子,導致輻射傷害。后來及時抹藥,才不至于留疤。
差點因“闌尾炎”被迫棄賽
北青報:比賽的過程中對自己有信心嗎?
宋彪:其實之前心態(tài)一直比較平和,就是一步一步往前走,也沒想太多。
到了國家選拔賽的時候,總共有13個人,全部來自不同省份。這個時候我對參加世界比賽第一次有了點想法,想能不能沖一把,參加世賽。但最后只能有6人入選國家隊,我的項目最后僅有一人能最終參賽,所以不是很有把握。
北青報:一輪輪成功晉級,是不是也算有驚無險?
宋彪:我經(jīng)歷的考驗恐怕不止比賽本身。
在全國賽前兩天,我突然因腹痛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要求手術(shù)。我當時心情很差,覺得走到這一步,竟然要以這樣的方式退賽,太遺憾了。好在第二天再次確診是腸胃痙攣,只是因為緊張和貪涼導致,吃藥后好了很多,我才松了口氣。
后來在參加國際比賽的時候,我參加的工業(yè)機械裝調(diào)項目從此前的賽前三到六個月公布題目變成了僅提前兩天公布,這大大縮減了我們備考的時間。不過我第一次參賽,之前對這個規(guī)則也不是特別了解,一切都做好了臨場準備,所以沖擊也不是特別大。
最后的決賽 自己特別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