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4年級學生宋彪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得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金牌,并獲得大賽最高獎阿爾伯特·維達爾獎。據了解,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獲得該項大獎。5日,宋彪又獲得了“江蘇大工匠”稱號,同時被認定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江蘇省首次啟動“技能大獎”評選工作,原本預設10個“江蘇大工匠”和94個“江蘇工匠”席位。通常情況下,需要經單位推薦程序、人事隸屬關系推薦、省市兩級評選產生。而宋彪則是破格獲此殊榮。
早在2017年9月,常州市人力社會保障局就已提交該市“江蘇大工匠”候選人名單,此時宋彪并不在列。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近年來國家推進工匠精神建設,他們也在宋彪參與世界大賽之前關注到他,名單的補錄和從“江蘇工匠”升級為“江蘇大工匠”都是隨著宋彪比賽結果的揭曉而展開工作的。
“19歲就能拿到阿爾伯特獎,對于弘揚工匠精神和影響年輕一代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請示江蘇省政府給與特批。”該工作人員介紹說。
對于宋彪所獲得的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人員稱,在“江蘇大工匠”表彰大會結束后,他們才剛剛拿到文件,開始為宋彪辦理職稱證件以及確定后續相關的配套待遇,其中包括“畢業后不受名額限制,直接給與相關單位編制”。但該工作人員也表示,宋彪未來的路怎么走還在于他自己的選擇,職稱系列還有可能隨著他此后從事工作崗位的變化進行調整。
獲獎改變的不只是宋彪的頭銜,還有對未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常州技師學院為他提供了赴德國留學一年的機會,并將在那邊努力考取具有國際效力的德國工商業聯合會(IHK)職業資格認證。
對話
宋彪:第一次焊接沒經驗 險些讓自己留疤
不滿20歲,已經有了國際大賽金獎得主、江蘇大工匠、副高級職稱等榮譽加身,相比于結果,宋彪更專注于過程。昨天,宋彪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稱,對于自己的收獲,他總用意外、驚喜、沒想到形容。但正是一步步的堅持,才讓宋彪“想到開始沒想到結果”的成績并不意外。
上技校學好一門技能也能成才
北青報:你初中畢業后為什么讀技師學院?
宋彪:2014年,我16歲,當時中考成績一般,所以進不了特別好的高中。我覺得上技校也蠻好的,學好一門技能也能成才,也能養活家人。我爸就是搞機械的,母親是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他們把我順利養大,讓我覺得這也是個出路。常州技師學院是我們這比較好的一所技師學院,這當然是我的首選。
北青報:為什么會選擇機械工程系的磨具設計與制造專業?
宋彪:這個專業的學生一般出來可以當磨具設計師,不一定非得動手上機床生產。
我爸爸做過磨具相關的工作,我從小跟著他也有一些接觸,覺得挺有意思的,也自信對這個行當有些了解。
北青報:進入學校后,“遺傳”天賦有沒有幫你降低學習難度?
宋彪:還真不是,我入學后發現,要把熟悉的磨具當作一門專業來學習,會涉及很多理論和實踐,并不像我當初想的那么簡單。來到一個新環境,我也不是很適應,和老師、同學都不太熟悉,所以我狀態也不是特別好。不過,到后來和大家交流越來越多,我也就慢慢自在了很多。因為喜歡,我平時也會多花些時間守在車間琢磨產品設計,每每取得一點進步都很有成就感。
北青報:你平時的課業學習包括什么?此次參加國際大賽涉及鉗工、焊工、車工等技能,過去都有涉及嗎?
宋彪:我們學習會根據專業設計安排不同的專業課程,但總體來說學的東西還是比較綜合的。
這次比賽涉及的技能很多,比如鉗工、焊工、車工、電工、計算機編程、工業裝配等。其中大部分內容在我之前的課程和實踐中都有學到,但焊接還沒有學過,它被安排在我專業課程的后期階段。我一邊自學,老師一邊給我開小灶。
第一次焊接讓自己險些留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