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水和墨
單指敲出13萬字小說
四年級時,家里有了第一臺電腦,雙手不協調的陳媛開始學著打字,“我想按a,手一抖,就按到上面去了。”陳媛說,自己無法控制手腳的抽動,常常把電腦戳死機,媽媽就得送去修。后來,陳媛逼著自己學會了安裝系統,慢慢地,靠著癥狀稍輕的左手食指,陳媛的打字速度快了起來,試著寫了一些小詩和散文。
陳媛發表第一首詩歌,叫做《煙花》,走進了媒體視野。2009年,在一位公益人士張大諾的鼓勵和發掘下,陳媛開始寫講述奶奶撫養自己長大的故事。出租屋里,陳媛每天6點就起床,一邊回憶和奶奶的生活細節,一邊流著淚,用左手食指敲擊鍵盤。“一有靈感,哪怕是半夜兩三點,我也要起來寫。”陳媛說,從早上寫到下午,再到晚上,一天能寫出五六千字,但需要反復地修改,細節、故事,甚至是語法,張老師不厭其煩地指導自己。陳媛說,雖然艱難,但奶奶是自己的動力。同時,自己也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跟自己一樣遭遇的殘疾人,實在不想讓更多的腦癱患者活得這么痛苦,“我們雖然說話慢,行動慢,反應可能慢上好幾拍,但我們并不是智障、弱智。”陳媛說,在自己接觸過的腦癱患者中,很多人都聰明能干。
從初稿17萬字刪減到15萬,到最后定稿的13萬字,《云上的奶奶》幾易其稿,終于成型。但出版又幾經波折,原本張老師能提供資助,但考慮到資金有限,有比自己更需要的人,陳媛放棄了一萬元的出版資助金,四處投稿。就在一家出版社準備退稿時,其中一位編輯被故事打動,提出要幫助陳媛通過正規途徑出版。2014年,等待了兩年,《云上的奶奶》終于面世了。
很快,《云上的奶奶》吸引了導演霍建中的注意,他輾轉找到了陳媛,提出要將《云上的奶奶》拍成微電影,并用了兩年的時間,四處找資源、贊助、演員。2017年6月,霍建中終于組齊團隊,來到都江堰取景拍攝,陳媛天天都要去現場看。“演員都是零片酬,特別是扮演我奶奶的王彩平老師,身上還有傷。”陳媛說,自己寫的第一部小說,竟然能得到這么大的關注,確實格外感動。12月3日,《云上的奶奶》公益微電影首映,陳媛是流著眼淚看完的。“好好地活著,是對奶奶最好的安慰。”
天氣好的時候,陳媛會自己坐著電動輪椅,去附近的公園曬太陽,她最喜歡的書之一,是史鐵生的《我與地壇》。
《云上的奶奶》
榮獲第五屆亞洲微電影金海棠獎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云上的奶奶》榮獲第五屆亞洲微電影金海棠獎,中國第五屆國際微電影展榮獲“特別推動力獎”,同時,也是“最佳影片獎”提名中唯一一部國內影片。國家一級導演、電視劇《紅樓夢》中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擔任藝術總監,沈伐、王彩平、叮當、廖莉、矮冬瓜、鐘艷萍等都參演了該片。陳媛說,任何一種生活狀態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許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佐證別人的幸福,提醒別人,其實你已經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