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住在月租金6萬元的別墅豪宅中,微信朋友圈中不時曬出豪華游艇、豪車,每月消費超過10萬元……一名海南某知名大學的大三學生,頻頻利用“校園貸”平臺實施詐騙,致使全國20多所高校210人受害,涉案金額超過400萬元。
日前,國家相關部門已暫停P2P平臺開展校園網貸業務,專家指出,“校園貸”的規范整治工作任重道遠,網貸平臺管理漏洞、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幫忙“刷單”招致負債累累
西南交通大學大一學生王夢婷(化名)沒有想到,一次在網貸平臺上的友情“刷單”,卻給自己帶來了3萬多元的債務。
去年11月,王夢婷受朋友之托,請她以自己的名義在“名校貸”平臺上申請一筆貸款。“朋友說,他的朋友邵文斌(化名)在創業做‘校園貸’業務,需要有人‘刷好評’,申請完成后只需要把賬號和密碼告訴他,剩下的一切交給他。只是走個流程,不會對我產生任何影響。”王夢婷回憶說。
按照朋友的指引,王夢婷順利地申請了3萬元貸款,錢到賬后,她立刻轉給了朋友的朋友邵文斌。當晚,她的手機上出現了“還款成功”的短信提醒。再次登錄“名校貸”,平臺上也沒有發現任何貸款記錄。可是,3個月后,王夢婷竟開始收到網貸平臺的催款電話。
在西南交通大學,與王夢婷有類似遭遇的學生有28人。起初,他們在收到催款電話后詢問邵文斌,得到的都是類似“平臺出了點問題,過兩天就會解決”的答復。
然而,催款電話卻越來越頻繁,對方的口氣也越來越強硬,其中不乏一些帶有威脅性的內容。無奈之下,王夢婷和同學于今年2月初向學校所在地的郫都警方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