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26日,寧波大學舉行首屆學生開學典禮,但全校此時總共才200多名學生,盡管學生稀少,然而師生情誼卻濃郁深厚。哪位同學吃飯有困難,只要金美文知道了,都會私下拿出自己的工資貼補學生,并且要求輔導員為她保守秘密,不告訴學生資助的來源。直到現在,許多學生還以為當年是學校給予的補貼。
二老對學生的關懷,尤其體現在鼓勵同學們考研這件事上。讀研在如今的中國,是大學生即將畢業之時的一個熱門選擇,然而,在工作包分配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考研基本上還屬于個體行為。不僅考研不“熱”,而且部分有深造想法的同學,也常常因為費用問題而不得不放棄。
二老深知讀書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對于有考研意愿的同學,可以說是特別“照顧”。
一名來自江西的機械工程系89級李同學家里十分貧困,金美文不愿意放棄這位上進的學生,就時常找他聊天談心,鼓勵他積極進取,早日考研深造。后來在讀研期間,金老師仍牽掛這位刻苦勤奮的學生,不僅每學期從自己不高的工資里,擠出100元錢寄給他作為生活費用,還送給他一臺收音機,甚至有時與愛人一起上街,在路攤看上不錯的衣服,也會一次性買兩件,“自己兒子1件,給他1件”。
不僅如此,兩位老師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當時,該校機械工程系89級的許多同學都有考研的想法,卻常因考研期間的食宿問題而一籌莫展。金美文知道后,自掏腰包,一次性拿出258元錢——幾乎是她一個月的工資收入,解決了同學們的后顧之憂。
兩位老師將自己幾十年的心血都傾注給了寧波大學的教書育人工作,如今,他們的小兒子已接過二老的“接力棒”,目前小兒子已是寧波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負責人,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