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現象 潛力超過尖子生
周武是天長小學多年的班主任,目前已經退休了。早在20多年前,周老師在教育界的名氣就很大,因為他發現了“第十名現象”。
1989年,他開始了一項關于天長小學畢業生成長經歷的跟蹤調查。10年的調查中,他發現了這樣的規律:在實行百分制的情況下,在小學期間前幾名的“尖子”在升入初中、高中、大學(乃至工作之后)有相當一部分會“淡出”優秀行列,而許多名列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在后來的學習和工作中竟很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色。周武將這一現象稱為“第十名現象”。
周武在充分跟蹤調查的基礎上發現,家長督促、強迫孩子擠進“前三名”或“前五名”,搞得學生壓力很大,這使他們在培養興趣愛好、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約制,又因為他們都是聽話的“好孩子”,一些好的個性也會被束縛。
與此相反的是,第十名左右的學生,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們大都比較活潑、靈活性強、興趣廣泛,老師往往容易忽視這些學生,因此其學習的獨立能力較強,有很大的潛力。這是他們有后勁和成才概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周武說:“這種尖子生與‘第十名’的差別,實際上就是用10分力氣得了9分收獲與用5分力氣得了8分收獲的差別。相比之下,后者分數低,但潛力和能力,要勝過前者。”
其實,錢錫青也是一個例子,他向記者透露,他當時在班里的成績就在10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