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配合著一套流暢優美的柔力球套路,來自湖北的姚喆文/葉建英這對“老少配”組合在5月14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運會柔力球預賽中用真摯的情感和出色的表演感動了觀眾,也征服了裁判,最終以第五名順利晉級決賽階段。未滿12歲的姚喆文也成為了晉級全運會柔力球決賽最年輕的選手。
從社區“吉祥物”到全國“小明星”
姚喆文是湖北省荊州市張居正小學的一名五年級學生。他的奶奶倪恩光2008年退休后開始通過柔力球鍛煉身體,姚喆文耳濡目染也漸漸對這項運動產生了興趣。
“2012年我去武漢參加柔力球比賽,在賽場給小孫子買了一把兒童球拍。本來只是想讓他有個新玩具,沒想到卻讓他與柔力球結下了不解之緣。”倪恩光說。
從拿著兒童球拍自己玩耍,到隨著奶奶一起參加早鍛煉學習新動作。姚喆文成為社區柔力球隊的“吉祥物”。
很快,姚喆文就不滿足于在社區的“小打小鬧”。2014年隨奶奶觀看省運會柔力球比賽讓他徹底“走火入魔”:“看到那個大哥哥行云流水的動作,我看呆了,當時就下定決心也要像他一樣拿個冠軍。”
姚喆文開始從電腦上下載各種柔力球視頻,刻苦鉆研。做不出來的動作他就一遍又一遍琢磨,從各個角度研究。“我喜歡挑戰,越是難的動作,我就一定要學會。”每學會一個新套路,他就跟社區里的伯伯阿姨“顯擺”。隨著水平的提高,他還加入了荊州有名的繼英健身隊,從小隊員成為小老師,每天站在隊伍的最前面為大家示范。
為了實現拿冠軍的夢想,姚喆文利用周末和暑假到武漢等地培訓,還考取了柔力球教練證。掌握的套路越來越多,他融會貫通,開始自創套路。2016年他在全國柔力球公開賽武漢站的比賽中,用一曲《霍元甲》做配樂,拿到了個人自編套路的冠軍,就此成為全國柔力球界的小明星。
“柔力球將太極、舞蹈、武術、網球等多項運動融合在一起,練起來有很多樂趣。”姚喆文說,“小時候我身體不好,還有哮喘,打了幾年柔力球都很少感冒了。”除了強身健體的明顯作用,姚喆文還發現打柔力球極大地鍛煉了他的專注力。“打球時必須全神貫注,稍微一分心球就掉了。現在我上課時注意力就特別集中。”
在姚喆文的影響下,張居正小學成立了柔力球興趣小組,已經有60多個孩子參與其中。姚喆文所在的班級更是將柔力球作為班級大課間的統一活動。“他們都在跟我學。”談起在學校掀起的“柔力球熱”,姚喆文充滿驕傲。